自以为是地觉得,应该要在郑秀文终于拿到金像奖之后写一点什么。

因为曾经批评她近十多年想凭合拍片拿奖是椽木求鱼。

凭影视作品去评论演技,其实不太公允,借用日本演员满岛光的说法一用:“电影是导演的、电视剧是编剧的、舞台是演员的。”

人人都讲演技,难道人人都懂演技吗?比起只用影视作品去评论演技,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周边条件如何成就一个演出。

拿痛来说呢,根据俄国戏剧理论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说法呢。应该从外到内,再由内反映出来的。

相信有看过《喜剧之王》的人都会记得这段台词,而周星驰作为华语圈介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第一人,或许早在拍摄《行运一条龙》时,已将方法演技授予女主角郑秀文。

让人不禁回想,郑秀文获得金像奖影后殊荣之时,言及她曾努力由喜剧演员转型为正剧演员。

有趣的是,本届金像奖在争议声中落幕,但大众都倾向认可郑秀文得奖,当之无愧。

事实上,这次的《流水落花》已经是第10个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每一次的提名,每一次的失落,都是郑秀文的人生历练,也是她事业上的一个小小遗憾。

你说郑秀文的演技不够好吗?

绝对不是,不然也不会有提名的资格。

在年的第21届金像奖中,郑秀文甚至一人凭着《瘦身男女》《同居蜜友》和《钟无艳》获得了3项提名。

郑秀文并非演戏不好看,也绝非未够资格,只是每一次也欠缺一点运气。

其实这样的演员多的是,像刘青云这样有才华的演员,也要等到第8次提名才能捧走金像奖;莱昂纳多也等到了第5个提名,才获得首个奥斯卡影帝。

回望星光灿烂的香港娱乐圈,郑秀文正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90年代起音乐、影视并肩发展。

她即是书写红馆演唱会纪录、九次获得IFPI香港唱片销量大奖“全年最高销量本地女歌手”的传奇歌手;主演了多部经典港片,囊括多座观众心中“最佳女主角”的实力演技派。

亲身经历行业30多年的演变,已满50岁的她依旧是最瞩目的存在。

当然,郑秀文的性情、星途、圈内名望、过去累积的努力等方面都是间接但不可或缺的因素。

但她在《流水落花》的精彩演绎,确实够让她实至名归。

这部电影以寄养家庭为题,走现实主义风格但略带剧剧化色彩,没有大悲式的炫技位置可让评审加分,倒考验郑秀文如何在平凡中变奏。

因过去较少评论在好坏之外细析演技,因此以下只能就一些观察分述她在该电影的精彩之处:

首先,第一点是去除明星味,回归常人。

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最值得看的一点就是鲍起静的纪录片级演绎。

换句话说,鲍起静在电影中,仿佛一个意识不到镜头存在的新人,而非经验丰富的艺人。

这让她一举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的最佳女主角。

而同样是双料最佳的郑秀文在《流水落花》中,也还原基本步,让自己成为不是明星的演员。

这并不容易,因为一则她不可以做自己,而是要成为一个陌生但有血有肉的自己。

正如她在颁奖典礼所说:

对我来说最佳女主角这个奖项从来都遥不可及,同时又觉得是一步之遥。在这么多年我想得最多,并不是什么时候或者怎样才可以夺得这个奖。而是我究竟怎样才可进步,在演技上可以有提升可以有蜕变。

前几年批评过,《花椒之味》及《圣何塞谋杀案》明明有原著文本作基础,硬要加插属于郑的表演时刻,幕后刻意为她营造演技爆发位,像是向观众打锣打鼓地说:郑秀文这里要展示演技了!大家快来看!

过于刻意只令观众看不到演技大爆发,反而看到满满的尴尬。

一般合拍片不一定会这样,但郑秀文遇到的合拍片几乎都是这样,甚至扼杀了过去她在《孤男寡女》《钟无艳》等独有的港味,变得不伦不理。

遑论让观众集中精神投入故事角色。

由饮食记者出身的贾胜枫执导,纯港片的独立制作《流水落花》,明明是原创故事,却令郑秀文在阅读剧本的时候“看不到自己”,因而愿意接拍?

也许没有大老板金主的干预,导演没有需要迁就各方面要求,不用刻意安排有既视感的客串与情节去服务粉丝,专心讲好故事。

看过电影的就算口碑各异,都不会否认郑秀文放下了“郑秀文(大众期待的形象)”,好好配合故事演出一名自愿当寄养家庭以赚取生活补贴的中年妇人,透过接待一个又一个因为各种理由失去原生家庭的孩子,触碰她与丈夫埋藏多年的心结与矛盾。

当然故事还是隐藏着它的戏剧性——因为丧子后未能平伏伤痛,与丈夫矛盾日益扩大,借寄养孩子专移视线,夫妻从未好好对话,(难以言喻因果)当丈夫有外遇,两人争吵之下,挖出原来双方从未走出阴影,这样典型的丧亲桥段,理应出现所谓的“演技爆发位”吧?

没有,也许贾胜枫很爱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就算未有把屯门拍得像日本东京都荒川区(《小偷家族》主场景),整部电影处理得极为淡淡然,无论夫妻的争吵、每名小孩的骤然消失,甚至最后夫妇有没有真正的和解?皆没有很明确地交代。

一方面可能过于留白,另一方面却因为处理得淡然,令观众更能集中郑秀文的表现。

更重要的一点:这部电影没有刻意服务粉丝。

电影并非没有瑕疵,例如太多寄养案例,导致对那些孩子的描述略嫌水过鸭背,观众没有好好认识他与她,就如电影中闪现的黑画面一样忽然消失;或者对丧亲伤痛的描述与善后处理过于平面简单,导致最后总觉得就这样完了?

但如果能够以纯港味的制作,成就郑秀文现在的演技状态被看见,或许已经足够了。

在这里再说一句,对于郑秀文来说,奖项很重要,但几乎没有人说她不值得更重要,尤其今年充满争议性的赛果。

可以看出,郑秀文在《流水落花》的“牺牲”有多大。

要脱离“正在演戏”的意识,比如电影中的训导主任便是个反面例子,演成了一个十足的角色而非现实中可能存在的老师。

方法上,她要放下偶像包袱,淡妆,甚至不化妆,容许雀斑、皱纹和毛孔引起观众对她电影以外的保养状态的疑问,且要想到普通人如何弓身缩膊,行走无力,偶尔放空而双目无神,说话不字正腔圆等。

做到看上去像路人甲实已非常困难,需经过“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然后回归“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过程。

而难上加难的是要演绎出合理而复杂的变化,在寻常之中变化出不突兀的不寻常。

这部电影中,郑秀文在接送返学、吃雪糕、河边漫步之外,会遇到丈夫有外遇、想领养正照顾的孩子却不能、心脏病发后面向死亡等不寻常事件,让她必须把握整个角色的、没有写进剧本的潜在背景与枝节,以呈现不常见于生活但观众可直观地判断真伪以至于思考的反应。

再者,导演贾胜枫非常大胆地挑战郑秀文,不断用特写镜头对准她的面容,且停留,让她的表情直接渗出内心戏,表现出难以言表的种种空洞、无奈、失落、遗憾……

只要稍一不慎,观众便会出戏,又或在直接感受上觉得不是那回事。

但郑秀文无疑贯彻地让观众看到天美有层次、有深度的日与夜、夜与雾。

自30年前她凭《飞虎精英之人间有情》获“最佳新演员”提名开始,其后曾6度提名最佳女主角(当中更不乏同一届凭两出、甚至三出电影叫糊),但都空手而回,看着她越用力、越刻意的演出(《圣何塞谋杀案》中她的狠来得令人失笑),曾担心她跟真正的演技距离越来越远。

不过今次她在《流水落花》的演出,实在叫人眼前一亮。

她饰演的中年妇女,与其真实年龄相若,但又不用刻意展现老态疲态,就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师奶:爱煮凉茶小吃,闲时煲烟小休,发现丈夫出轨(别人或联想起她的真实经历,但她演来没有煞有介事,那隐藏的情绪却又令人看得心痛),就算看似是简单的步行,由她跟寄养儿子经过见亲身父母后走路时不忿及替小朋友不值,又或另看到其散步的背影,都来得自然而又隐藏千言万语……这一切一切,得见她完全投入角色,不重于表现自己。

另外,或许出于人性,大家都爱在电影看到复杂而合理的人,多于简单而合理的人,所以演活一个目无表情的人肯定不会让演员赢得奖项,所以无论多现实主义的电影,演员都会或多或少做一些艺术加工。

郑秀文也不例外,抽烟时不断眨眼、看着兔唇儿童努力跑步时微张开嘴,但这不是做作,也不妨碍观众入戏,倒形成一种引人深入了解的人物形象。

当然,搞不好又会戏味太浓,破坏现实感。

但郑秀文始终克制,尤其在感情爆发的位置,以内爆而非外爆的方式处理,使得片中角色始终含蓄,而不哗众与虚张。

《流水落花》属于历程电影,寄养孩童一个接一个,短短92分钟大概已纪录了天美起码十年的历程,这对演员的大考验,在于情感的叠增与变化。

郑秀文早就在《长恨歌》中,演绎了一个上海女人三十年的离合悲欢。

而在《流水落花》中,她更细致地揣摩角色,让一个背负丧儿之痛的母亲学习成为寄养母亲、对制度表达不满然后接受失败、投放过多的爱然后不舍孩子然后对下一个孩子冷漠、面对感情危机然后复和、渐悟儿子的生命借不同孩子延续、突然得悉病讯然后回光返照。

每个部分都不是个别演出的断片,而是互有关连,不同的然后既有因果意义,又与别的然后相关,与生命难以归结的繁杂性质呼应。

而郑秀文既处理其中细节,如教养孩童方面,由新手到熟练,对着第三个孩童会用幼童声跟对方说话,且让角色的心境不断按前一段经历变化,以至最终流露出来的无奈与坦然,有着时间的重量,足够让观众不在意结局的死会否唐突或流于形式化。

反而不经意地进入一个未曾经历但演员充分领会而立体显现出来的生命,结果哭得泪崩。

或许,郑秀文在这电影的演出,可用“纯粹之美”作结,“纯粹”可能平凡,但其美是永恒且能唤起共情的。

毋庸置疑,无论歌坛或演艺界,郑秀文都用过去的30年交出了最漂亮的成绩单。

而每一次在演唱会舞台或红地毯的公开亮相,都展现出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时尚品味。

一头利落短发是她最鲜明的标志,搭配舞台上明艳而具艺术感的造型,造就了一个名为“郑秀文”的香港时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zf/1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