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年1月10日,天津蓟县,一个颇有寒意的冬日。站在智利国家馆展厅,看到红幕揭开,年智利为救援被困地下的矿工制造的一枚“凤凰号”救生舱在众人的欢呼与掌声中现身,成为天津智利国家馆的永久馆藏,我的思绪也被拉回到在矿难报道现场度过的日日夜夜。

  奔赴大漠

(媒体封锁线是每天新闻大战的战场前线)

  年8月5日,智利北部阿卡塔马沙漠中的圣何塞铜金矿发生塌方,井下作业的33名工人被困多米地下,生死未卜。消息一出,智利举国上下震动,救援行动迅速展开,新华社圣地亚哥分社也随之启动了跟踪报道,密切   意识到这条新闻的重大意义,担任圣地亚哥分社负责人的我立刻组织由外籍视频、摄影和文字雇员组成的报道小组,赶赴远在直线距离公里外的大漠中央,在现场取得第一手的新闻素材,也让新华社成为第一家驻在救援现场进行报道的国际媒体,也是唯一一家全程报道的中国媒体。

  战斗生活

  

(帐篷里靠应急灯照明的临时办公室)

  9月下旬,智利政府称救援需要耗时数月,但前方报道小组从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以及被困矿工家属得到消息,救援隧道可能在下月中旬挖通。圣地亚哥分社立刻向拉美总分社请缨,全员赴现场进行救援实况报道。其他兄弟分社也派出才俊,壮大我们的报道队伍。

  阿卡塔马沙漠被称为“地球上最近似火星的地方”。圣何塞铜矿位于沙漠之中,距离最近的城镇也要驱车近2个小时,这里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生活设施,没有电,只有昼夜超过40度的温差,漫天飞扬的沙尘。

  我们的队伍在离救援现场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寨”,用自己带来的汽油发电机手动发电,保证相机、摄像机、电脑等各类设备正常运转,在地上堆砌简易石灶做饭和取暖,每隔几天由轮休人员到城里采购补给。晚上,大家就以天为幕,睡在帐篷里。作为唯一一名女性,我被优待睡在分社的吉普车后座上。

  卫星接力

(救援现场连线报道)

  10月初,救援准备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虽然智利政府称为时尚早,但经过我们的估算和分析,救援很可能提前实施。我们接到总社的要求,希望在救援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现场直播。

  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让作为报道负责人的我一时间有些茫然。好在“三人行必有我师”,当地已经聚集了将近人的媒体大军,我立刻向自己拥有卫星设备的大牌媒体集团请教,但专属卫星信号均不外借。我转向其他媒体同行打听,最终顺滕摸瓜找到了一家在现场出租卫星时段的专业公司。

  随后,又是新的问题。智利位于南美洲,同中国分别位于地球两端,一颗卫星的信号覆盖范围达不到我们要求的距离。急中生智,我和卫星公司的技术人员想到“两颗卫星接力”的技术创新,同时协调两颗通讯卫星,让信号分两段传送到亚洲。

  卫星租赁以每10分钟为单位计算,价格高昂,但谁也不知道救援具体的时间,只能像买彩票般,赌赌看。而且其他媒体也都在抢购不同的卫星时段,在同总社沟通后,我将“宝”押在了10月13日……

  BINGO!13日正是救援开始的日子,我们购买的两个时段恰好在救援实施过程中,其中一段正好有矿工被救出,通过两颗卫星接力完成的现场直播大获成功!这是新华社报道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少见的从南美洲到亚洲的卫星连接直播。

媒体大战

(被大漠烈日晒得焦黑的新华社报道团队)

  智利矿难救援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新华社作为最早赶赴现场的媒体,目睹了国际媒体队伍的不断扩大。到最后,BBC、CNN等集团派出了众达几百人的报道团。他们在距离沙漠几百公里的风景胜地英吉利湾租下若干别墅,报道人员隔天轮休,可以去海边别墅里休息。他们更悬出重金,声称向他们提供救援照片、视频可以获得几千美金的报酬。

  我们的团队有三名摄影记者,两位视频记者,两位文字记者也兼任视频记者,工作无休。到了最后阶段,已经在大漠里驻扎十多天,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我也患上了严重的感冒。“洗个痛快的热水澡”成了大家最大的奢望。作为负责人的我为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强制要求大家轮班工作和休息。这些久经沙场的新闻人同事们却像小朋友一样,休息时间也偷偷溜出去,继续工作,累了就原地打个盹儿。救援的最后阶段几乎每个人都连轴工作,几天几夜没合眼。我们常给自己打气说,咱们新华社人数少,但咱们一个顶他们十个!

  救援即将开始的时候,我们新华社的机位就在CNN和美联社之间,我身边就站着CNN的主播GaryTuchman,对着摄像机说着几乎相同的话。但不同的是,我们新华社以中英西三语种同时进行现场报道,让外国同行也不禁称赞。

  生命感悟

(要靠雷锋精神的“善于挤和善于钻”,才能抢到采访获救矿工的机会)

  智利政府总共投入2千万美元进行的这一场“奇迹大营救”,让来自同样是矿难多发的中国的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点,也得了许多启示。

  首先,智利是世界第一大铜产国和出口国,每年因矿难遇难的人数在30人左右。智利矿业安全法规十分严格,每个矿井内每米深处都设有避难所,内存食物、水和氧气,一般的矿井事故发生后可以保证人员生命安全。这是“奇迹”发生的前提。

  第二,被困的矿工们表现出了可敬的团体精神,他们在队长的领导下,合理分配食物和水,坚持获救的信念,在救援过程中配合地上进行一系列的工作,使获救变为可能。

  第三,家人和全民支持。矿工们的家属从事故发生就在矿边守候,建立起了“希望营”,为自己的亲人祈祷,知道他们生还有望,家属们每天通过信函和视频通话为地下的矿工们加油鼓劲,也诞生了“米深的地下传来的求婚”这样的佳话。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齐聚于此,感动了全世界。

  文章的结尾,我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关于矿工故事的美好结局。虽然他们的故事已经被写成书,拍成电影,很遗憾,现实生活中的他们仍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他们中的很多人仍然深陷事故造成的阴影,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并因此失业。只有一部分人因为年事已高或心理损伤领到一笔数目很小的政府救济金。去年,智利政府对矿难事故责任的调查不了了之,没有提出任何事故责任方,让矿工们很愤慨。他们说,要继续为这个国家矿业工人的权利抗争下去。(栾翔报道)

分享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yj/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