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大使亲历疫情下的国际合作逆势上
导读 多位中国驻外大使近期在《中国日报国际版》撰文,用亲身经历讲述,中国和驻在国近年来在经贸、投资、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猛,成果丰硕,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仍维持了稳步发展,甚至逆势增长,未来合作潜力还将持续释放。 //永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好伙伴//讲述人:汤恒 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大使 提到哥斯达黎加,很多中国人可能会想起年日韩世界杯上两国国家队那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赛。事实上,中哥两国的交集远不止于此。 早在年前,首批华人远渡重洋,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为纪念广大华人华侨对当地社会所作贡献,去年哥斯达黎加还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首个以立法形式设立“中国文化日”的国家。“我们说汉语”项目在当地10所学校稳步推进,汉语被哥斯达黎加政府列为“迈向双语哥斯达黎加”计划六大语种之一。 1月23日,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隆重举行首届“中国文化日”庆祝活动,汤恒大使和哥方议员、政府官员代表出席。 哥斯达黎加是新世纪以来中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建交13年来,两国元首多次互访,高层往来密切,建立了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援建的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象征着两国坚实的友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哥斯达黎加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成为哥斯达黎加牛肉和猪肉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中国家庭还能品尝到驰名世界的哥斯达黎加咖啡和“黄金菠萝”。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哥两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成为不同规模、不同国情国家合作抗疫的典范。 中国政府和人民不会忘记,友好的哥斯达黎加人民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刻给予诚挚慰问,哥斯达黎加政府克服自身困难,在地区国家中率先向中国提供宝贵的物资援助。 疫情在哥斯达黎加暴发后,中方积极伸出援手。三架哥方包机运去中国政府援助的近百万件防疫用品,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方省市及一些民间机构和旅哥侨胞也纷纷向当地市政府、医院等机构援助了大量急缺物资。由中方部分资助的哥斯达黎加大学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研发项目取得显著进展。我们还三次邀请哥方专家参加视频会议,就病患诊断、治疗、隔离等具体问题充分交流。哥方专家不止一次说,中方提供的经验十分珍贵,挽救了许多哥斯达黎加人的生命。 5月15日,中国政府援助哥斯达黎加防疫物资协议签署仪式在哥外交部举行。 //中德携手共创新机遇//讲述人:吴恳 中国驻德国大使 团结合作、共克时艰是中德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动写照。两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相互施以援手,捐赠抗疫物资;两国医疗卫生专家多次开展视频研讨交流,加强疫苗交流合作;相关企业共同进行疫苗、药物研发。 中方还为德国在华官方采购提供便利,大量防疫物资通过“空中桥梁”和“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从中国运到德国,不断强化两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两国民众也自发彼此“力挺”,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在守望相助中,许多中德友城联络更为紧密,民众间友谊得到深化。 央视报道德国医生张思丽雅在疫情期间留守武汉,为中德合作抗疫架起了沟通与协调的桥梁。 当前,中德关系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和潜力,迎来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形势趋稳,经济呈现向好发展态势,中德务实合作也在加快恢复。为支持复工复产,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两国密切协作,率先在中欧间开启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数千名德方企业人士已顺利返回中国。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仍有近家德国企业踊跃参展。 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保持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国的巨大市场正日益成为德国经济走出疫情阴影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当前,中国与欧盟正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努力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德、中欧企业在未来合作领域方兴未艾,竞相抢抓先机。小米等中资企业加大在德国布局,大众、宝马等德国车企在中国新能源领域步伐加快。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第三届中国进博会上的德国大众汽车展台 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庄严承诺再次体现了中国在气候保护领域的大国担当。德国和欧洲是全球环保和气候倡议的先行者,在能源转型、低碳科技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中德、中欧之间最具潜力的合作领域之一,面临新的契机和强劲动力。 //携手抗疫合作,共谱中土友好//讲述人:刘少宾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 中国人说“患难见真情”,土耳其也有句谚语“苦日见真友”,这两句话恰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土关系的写照。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中土两国领导人、科学家、医生和其他抗疫参与者都高度负责、快速行动,勇敢向病毒宣战,展现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崇尚科学、注重合作的精神。这是两国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抗疫合作的重要基础。 两国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物资需求上相互帮助,防控经验上相互分享,地方和民间热烈互动。在中国抗疫初期,土方向武汉市紧急提供了两批口罩、防护服等当时急需的医疗物资,为中方早期的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土耳其3月疫情暴发后,中方即协助土方对接符合资质的中国医药企业,为土方在华采购检测试剂、治疗药物、医用设备等提供便利。 3月25日,土耳其中资企业、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向土方捐赠医用物资仪式在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举行。 在土中国企业和个人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组织现金募捐、捐赠口罩、防护服等方式,为当地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 在两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两国大量网民自发拍摄的相互加油打气视频,中土两国外交官分别向对方国家表示诚挚慰问和坚定支持。团结友好、共抗疫情成为中土关系的主旋律。 疫情期间,两国经贸合作、直接投资逆势上扬,收获许多亮眼成绩。今年1-9月,中土贸易额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14.1%。中土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27.98亿美元,同比增长4倍多。土耳其水产品、乳制品等新品类进入中国市场。7月,土耳其对华出口首批2亿美元乳清粉。8月,中土合作安卡拉光伏产业园竣工投产,助力土耳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8月29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右二)在中土合作光伏产业园视察光伏电池智能制造生产线。 中国和土耳其同为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二十国集团成员,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明年中土将迎来建交50周年,良好的抗疫合作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韧性和高水平,中土战略合作的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日报国际版》智库专版责编 宋平 编辑 张钊 --往期精彩回顾--大使亲历:疫情见证友谊、团结与合作 大使亲历:中国速度、中国担当、中国道义 大使亲历:疫情割不断民心相通 ·END·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tq/6848.html
- 上一篇文章: 竞彩大势莫迪纳摩首战不败洛城银河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