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关于全球机场媒体,这背后都有哪些
全球机场媒体发展新动向 机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海报、灯箱到数字显示屏的演变,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机场媒介载体的变化还将继续,我们不妨沿着全球机场最新的技术进步足迹,来看户外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向。 数字户外也可以做更多 机场的数字屏幕已属常见,要继续发展的话,它们就只有往异形化、数据化、智慧化等方向延伸了。 如果您最近有去过迪拜,就会在他们国际机场的3号航站楼看到一个亮眼的数字化屏幕装置。 该装置名叫“我的迪拜体验”,由迪拜旅游及商务推广部门发起,联合迪拜机场和阿联酋航空一起推出。游客无需走出机场,就可以通过此装置来全方面了解这座城市,而且只要提供邮件地址和兴趣爱好,就可获得个性定制的迪拜旅游行程,如果再提供更多的注册信息,就有机会自动参与每月的抽奖活动,赢免费的迪拜之旅。 数字户外从屏变成“变形金刚”,形状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方形,画面越来越细腻,互动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就像迪拜的这个数字化装置一样,它已经从单纯的广告展示变成了多维的用户体验中心,相较更能吸引游客的目光与驻足。 据悉,该装置会继续将互动进行到底,在旁边设置“自拍亭”,满足游客喜欢自拍与分享的小心理,完善体验,增强活动的社交分享性。 生物识别是数据主义者的福音 为了减少机场安检时间,提高安检效率,全球不少机场都已引进面部识别这类生物识别技术,如美国奥兰多机场、圣何塞机场、日本关西机场、北京新机场等,其它生物识别如虹膜扫描等技术都已在测试阶段,如果说这是大势所趋,相信大家并无异议。 机场乘客数据的获得渠道越来越多,从航空、订票软件、运营商等多方面都可以知道一个机场的出入人流及构成分析情况,如果再加上生物识别这些机场数据,机场媒体想做到更为精准的投放并非难事。 迪拜机场就有一个人脸识别安检隧道。当人走过其中,看隧道屏幕上的风景或广告时,80个隐藏的摄像机可以自动识别人脸及扫描虹膜,如果广告能够在这里得以播出,做到精准甚至一对一的沟通都是可能的了,因为它采集的数据不是虚拟的标签,而是真实的个人。 有点类似电影《少数派报告》中的场景了,不是么? 机场是科技最先也是最佳的试验场 归功于它的安全、社交、商旅等属性,机场是先进技术的欢迎者,更何况旅客身上的设备正在变得越来越智慧,机场尤其是广告就需要想尽办法,在他们这不短的候机时间里,为他们提供适宜的资讯与娱乐。能够有效帮助旅客KILLTIME的公司,就能在机场这个嘈杂但稀缺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机场可以应用的技术绝对不止以上这些。 比方说AR,英国伦敦盖特威克机场开发了一个这样的App,它可以借助蓝牙设备帮助旅客在机场进行内部导航,解决旅客痛点,一度斩获了年度移动创新和年度移动App奖。 还有机器人,这是首尔仁川国际机场推出的机器人,如果嫌下载App麻烦,向机器人问路也是可行,我想它未来可延伸的功能还有很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各种信息的载体,当然可以包括对旅客有用的商业信息。 最后,我特别想强调下物联网在机场的应用,因为它与户外媒体密切相关。 以上是德国汉莎航空之前推出的电子标签(材料是电子纸),不像传统那种每次都要换的纸质标签,它可以固定在行李箱上重复进行使用,旅客通过手机与电子标签连接后,可以在家或者去机场路上自行办理登机与行李托运,到了机场,只需要把行李往专门柜台的传送带上一放就行了。 现在,这一技术更进一步,如美国航空推出的端对端行李托运服务,可以帮助旅客将行李从旅馆直接运到机场,英国航空也有类似服务,今年,随着“IATA号决议”(IATAResolution)的正式生效,行李追踪会通过物联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改进,让行李像旅客一样可以灵活流动,位置随时可知,大大减少旅客机场排队时间。 物联技术在机场媒体中的应用,会方便机场对广告的管理,也有助于媒体公司为客户推出更多创新增值的服务,同时强化和消费者的互动,如同传统户外是传统零售的延伸,物联户外也会是新零售的延伸,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广告与快闪店、无人店将大行其道。 机场媒体可以做得更好 尼尔森今年曾发布了一个对机场媒体的研究报告,证明80%以上的航空旅客会看到机场广告,而42%以上的人会在看了广告后做出进一步行动,包括访问相关网站或去实体店了解产品更多的信息。 机场媒体的价值无人可以否认,在这里,哪怕传统海报、灯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消亡,在这座金矿面前,如何让它更上层楼,通过数据化、智慧化的手段让它如虎添翼,就是本文希望带给大家的启发,也是各位业界小伙伴们需要多加考虑的了。 END 作者 吴哲 图文编辑 朝阳宋慧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jd/8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极限救援泰国足球少年被困洞穴4人获救,
- 下一篇文章: 11岁高龄,这只小猫咪在机场找到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