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我参加Boolan组织的硅谷旅行团,去硅谷玩了几天。以前觉得硅谷什么都牛逼,真正到了硅谷,去各大科技公司和一些朋友和同事聊天,我才感受到了真实的硅谷。这里面有惊喜,也有落差。亲眼看着Waymo的无人车从身边开过,亲耳听到众多的华人工程师在硅谷的心路历程,再经过长久地思考后,我才明白自己当前最好的机会还是在国内创业。

  这次硅谷之行让我成熟了许多,相关行程也总结在了博客中:

  硅谷之行(一):惊喜和落差

  前言

  3月5日-10日,我参加了Boolan组织的硅谷旅行团,然后在硅谷渡过了难忘的5天时间。以上是我的游览的主要地图。我们住在旧金山机场附近,然后游览的地方主要有机场北边的旧金山市区,以及机场南边的硅谷区域。这次时间太紧张,没能自驾游览西边的一号公路。

  这次游览对于我个人来说帮助巨大,因为我以前总是带着一种膜拜的眼光在看待硅谷发生的一切,这次亲自到硅谷参观,包括和很多以前的同事或朋友聊天,我感受到了更加真实的硅谷。这个真实的硅谷有着令人称奇的地方,但同时也有着各种问题,它让我能够用一种更加客观的心态来看待硅谷,这个全球的计算机产业中心。

  下面我选择一些印象比较深的点来分享我的感受。

  破旧的基础设施

  第一天到了旧金山机场,我就感受到了基础设施的差距,旧金山机场的手机4G信号非常不稳定,我用两个手机分别使用ATT和T-Mobile的网络,速度都非常慢,有一些区域甚至显示无网络。我分析了一下,觉得是因为美国人居住得比较稀疏,手机网络要覆盖全部区域的话,不太经济。

  所以如果你查T-Mobile的网络覆盖图的话(下图),你就会发现,连一号公路和优胜美地这些重要景点,T-Mobile都是没有信号的。

  

  接着,在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这条编号为的公路让人感觉非常破旧。之后的游览我们多次经过这条公路,可以说这条公路对于硅谷的交通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路上却随处可以见到一些损坏待修补的路面。旧金山的地铁也很差,轨道在运行时,常常伴随着刺耳的轨道与车轮的摩擦声。

  和一些朋友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觉得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美国政府没有钱,加上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年代比较早,如果没有大问题,比较难以有动力修复。

美国的土地都在私人手里,有一些公路要扩宽或调整的话,需要从私人手里买,比较麻烦。

  所以硅谷的公路,地铁以及手机网络和北京比起来,那是相当逊色的。川普号称上台后会大力搞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我是美国人,我应该会挺喜欢这个政策。

  基于信用的社会体系

  美国的整个社会都构建在一套信用体系上,很多规则都没有人监督,全靠自觉。

  比如坐火车买车票,整个火车乘车区域是开放式的,火车站台上有自动售票的机器,你自己选择从哪儿坐到哪儿,然后刷卡购票。车上没有检票的列车员,如果你不买票,根本就没有人管你。下图是我们坐火车(Caltrain)时,自觉购买的单程车票。

  

  又比如停车交费,你需要自己购买停车时间,如果不买,基本上也是没有人查你的。各种游览景点的门票,买完票后你就可以自己进去参观了,同样没有检票和查票的人。公路上的十字路口,大多数也没有摄像头,你如果闯了红灯,其实也没有人管你。高速公路上的限速,实际上也是没有测速仪的,全靠自觉。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是美国人道德水平很高,其实我觉得不是,我觉得美国能够构建起这样的信用体系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过提高违法成本,使得大家从经济角度认为,违法是不值得的。比如如果碰巧被发现逃票,那么这条不良信用记录将跟随你很多年。而美国的很多经济行为都是需要使用信用卡的,如果有不良的信用记录,那么信用卡的使用就会受限,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另外,高额的罚款也会让你觉得逃票不值得,比如逃一次票的罚款是逃票额的倍,你还敢逃吗?超速如果万一被警察看到,除了罚款,可能会直接坐牢。

  当然,建立出上面的信用体系,也需要严格的执法。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使得上面的规则最终在执行的时候不会有人走后门。

  科技中心与创新文化

  行走在硅谷,还是能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气息,Google所在的山景城区域,时不时就能看到Google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下图是我抓拍到的自动驾驶汽车,在我拍的时候,里面的工作人员还向我挥手致意。

  同行的朋友也抓到了Uber的自动驾驶汽车:

  参观硅谷的互联网公司,也能感觉到满满的鼓励创新的黑客文化。就拿街名来说,苹果的大楼前面的街名叫InfiniteLoop,嗯,这个程序员代码没写好的时候都会遇到:死循环。Facebook前面的街名叫1HackerWay。

  Facebook的厕所小便池前面,有一个黑客周报,会贴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小工具教程或小技巧。我那天去参观的时候,刚好介绍了一个提高CodeReview提Comment的小工具,非常有用。

  类似的细节还有挺多,能感觉到大家的想法是很开放的。我感觉这代表着一种黑客精神,就是不拘一格,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鼓励创新和开放的文化。

  移民国家文化

  我在硅谷的几天游玩时间中,见到了各种地方的移民,特别是打Uber的时候,开Uber的很多人都是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移民。大家其实母语都不是英语,所以在交流的时候,虽然我们的英语算不上特别流利,但是当地人无法由此判断我们是不是居民。他们甚至聊天的时候会问我们是在这里上学还是工作。

  硅谷同样有华人比较密集的区域,在旧金山还有唐人街,我和tinyfool在唐人街尝试用中文交流,完全没有问题。我们甚至还跑到唐人街的银行,用中文询问办国外的银行帐号的各种问题,服务员可以用流利的中文回答我们。

  比较搞笑的是,我们在唐人街还看到了有人转让铺面,转让信息上面赫然几个中文大字「旺铺转让」让我和tinyfool忍俊不禁(下图)。

  

  华人工程师的就业

  硅谷科技公司里面的华人工程师非常高,说几个例子:

我在Google的食堂和一个朋友吃饭,座位旁边也坐了3个人,开始吃饭后,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在用中文聊天。

朋友带我参观Google的办公室,走到他的座位附近时,刚好看到两个人正在用中文讨论技术细节。

在Airbnb吃饭时,Angela给我们说,Airbnb的华人员工有将近一半了,可见华人工程师之多。

在Facebook和朋友合影时,随便抓了一个旁边路过的员工帮忙照相,人家直接就说:“好啊,我也是中国人”。

  所以有时候我想,同样华人给硅谷科技公司的贡献可能不亚于印度人,虽然印度人很多能做到很高的职位。

  在和不少朋友沟通交流后,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享华人工程师的就业:融入度和升职空间。

  在融入度上,我明显感受到在美国留学然后留在硅谷的同学,更加容易融入美国人民的生活,这可能是大学环境能够使得他们认识更多的外国朋友,从而形成比较好的社交圈子。而如果是工作之后移民到美国工作,由于社交圈子都集中在公司内部,加上美国人喜欢将工作和生活分得比较开,那么就很难交到足够多的、相互合得来的外国朋友了。通常工作之后的移民也会拖家带口,这会使得他们周末的时间更多是和家人度过,从而进一步减弱他们扩大社交圈的可能。不过刚刚提到,硅谷的华人非常多,所以即便你没有融入,你也可以拥有一个相当大的华人社交圈子,你也可以活得很自在。如果恰好和你工作搭档的是华人,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能一天都不怎么说英文。

  在升职空间上,我能感觉到华人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瓶颈。这可能都不是语言的原因,更可能是文化的原因。中国人的文化教育通常都比较偏向于让大家更加内敛,多替别人着想。而美国的文化可能更加强调自我,强调表达。华人工程师可以在一开始展示出非常扎实的技术实力,但是在更高的职位上,更多需要的是表达沟通。这方面融入度高的华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而要完全适应美国人的文化,确实需要不少时间的努力。

  物价、消费能力、房价

  硅谷的物价大概是:吃一顿早餐10$,聚餐人均35$,打车10公里左右的10$-20$,太远的不太敢打。

  硅谷的房价涨得很厉害,一个位置好一些的SingleFamily在万美元以上。便宜的一些TownHouse,也在70万美元左右。

  加州税很重,算上交的养老金,到手只剩55%。10万美元的年薪,每月到手多(00*0.55/12=)。租房一个房间就得-了,其实生活成本不低。

  一个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刚毕业拿硅谷10万美元的年薪,如果他放弃来国内,应该可以拿到BAT30万人民币左右的年薪。按照国内的个税,他到手每月应该有人民币,在北京租一个房间的话,大概是。

  如果不考虑北京超过硅谷的房价的话,在北京还是比硅谷能存一些钱。

  总结

  我很后悔自己没能早点去硅谷,见识一下这个全世界的科技中心。就像我6年前第一次用Mac时,很后悔自己没能早几年就接触这么优秀的操作系统,完美结合了Unix系的Shell和优秀的图形界面。

  硅谷之行(二):科技公司和景点

  接着介绍一下这次旅行参观到的科技公司和景点。

  Apple

  作为一个iOS程序员,不能不去参观苹果相关的内容。这次我首先远远参观了在建的苹果飞盘大楼。苹果的安保很严格,不让靠近拍照,所以只有一个很远的外景。图片不算清晰,还是放出来给大家看一眼吧:

  苹果的办公区域是由多个独立建筑构成的,每个建筑前的路牌都有着不同的颜色。

  苹果最好吃的食堂是CafeMac,我找我在苹果的同事带我进去尝了一下。吃的是下面这个菜,是一条煎的鱼,下面有一些蔬菜,然后配土豆泥和面包吃,算是我这次在硅谷食堂吃得最好的一次了吧。至少肉的口味相当好。不过,苹果的食堂中午是收费的,晚上免费。这道菜的价格是9美元,其实挺便宜的,麦当劳买个早餐都得10美元。

  

  苹果的总部旁边有官方的体验店,我在里面买了一些纪念品,后来听朋友说,每到WWDC期间,这里面的各种纪念品都会卖断货,特别是带有“Thecrazyone”字样的T-Shirt。

  Facebook

  Facebook的办公区比较严,基本上没有员工带的话,是没法进入到里面参观的,但是进入Facebook园区后,里面的建筑也都非常有意思。

  走在Facebook的园区里,每个建筑都有着强烈的Hack风格。也常常看到「Hack」,「MoveFast」这样的口号。下面这个建筑,整个墙面模拟成老式的电子游戏机的游戏界面。

  

  最有意思的可能就是Facebook园区外著名的点赞标志(ThumbsUpSign)了,由于在园区外,所以很多人过来留影。但是如果你留意这面墙的背面,你就会发现背面居然是Sun公司的标志。

  ThumbsUpSign正面:

  ThumbsUpSign背面:

  tinyfool给我说,Facebook的办公地原来是Sun的,后来Sun衰落了,Facebook搬了过来,然后直接把Sun的标志翻个面,做成了自己的标志性地标。这在中国,可能会认为太马虎,不正经,但是我认为Facebook是鼓励这么做的,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传达一种解决问题导向的做事态度。

  嗯,这次也有幸见到了Facebook的涂鸦墙,上去为猿辅导留了一个名字,哈哈。

  在Facebook里面参观的同时,我也有机会和两位在Facebook工作的iOS开发者聊天。Facebook早年有大量Web端的工程师,后来经历移动互联网兴起,很多很牛逼的Web开发者需要做移动端的工作。所以,为什么早年Facebook希望用Web的方式实现移动端的体验,为什么Zuckerberg会说这是他犯的最大的错误,又为什么Facebook会发明ReactNative这样的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Facebook有着大量优秀的Web端的开发者导致的。知道了这段历史,就能理解这个发展过程是必然的了。

  Google

  相对于Facebook比较严格的安保,Google的园区相对开放,而且Google还有专门的游客参观室。其参观室的名字也相当Geek,叫做「GoogleVisitorCenterBeta」,满满的工程师风格(下图):

  

  找陈硕师兄带进了Google的食堂,没有感受到传说中的那么好吃,不过种类挺多的。很多硅谷公司允许员工带狗上班,在Google园区拍到一条大黄,马上想起了sunnyxx的头像。

  不知道是不是我运气好,在Google的食堂和办公室,都听到华人在用中文交流,有一种没有出国的错觉。另外包括Google在内的几乎这次参观的所有科技公司,都会给员工配可以升降的办公椅。

  Airbnb

  Airbnb的办公室在旧金山市区,听Angela说有一半是华人工程师,惊叹这到底是中国公司还是美国公司。Airbnb的会议室非常有意思,每个会议室都是模仿线上一个真实的Airbnb房东的家来装修的。比如下图就是模仿一个上海Airbnb房东的家的会议室。

  和Airbnb的李勇聊天,我也能感受到公司在硅谷的便利,他们在使用Swift开发iOS版Airbnb的时候,有问题可以直接找苹果的工程师对接,实际上他们也遇到了不少Swift的问题。而中国的公司在遇到Swift的问题时,基本上找不到可以向官方快速求助的渠道。

  Udemy

  Udemy是一家在线教育公司,Boolan组织了一场和他们的市场部VP:RichardQiu的交流会,很高兴这次能够听到硅谷公司对在线教育的一些观点。

  Richard是一个华人,在美国生活了30年,他给我们分享了挺多不一样的观点,比如他认为教育的「平台模式」可以弱化对于内容生产的出成本和风险。所以他们每月门新课。iOS新技术出来后,很快就有课程。这样的好处就是很容易scale,但是坏处其实也比较明显,就是质量不太好把控。

  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在很多时候都需要仔细考虑,比如我们的在线辅导产品猿辅导之前更像是平台模式,而现在更接近自营模式。京东最开始明显是自营模式,但是它也有入驻的各种第三方卖家,融合了一些平台模式的特点。平台和自营的选择,更多时候是在质量控制、规模化成本、内容成本之间的tradeoff。

  对于在线内容的付费,Udemy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Udemy发现:推免费的课程意义不大。免费的学生很难变成收费的学生。但是收费学生买了一门课之后,之后付费的门槛就小得多。而且他们发现,第一门课付钱多少,对于之后付费多少没有那么差别。所以他们的目标变成了尽量让用户尝试第一次付费。

  在聊全球化的时候,Richard提到没有国际公司在中国成功过,Uber差点成功。我想这样的原因很可能是:

中国市场足够大,硅谷的成功产品即使是壁垒最小的工具类产品,也需要在中国做特别多的本地化开发和运营。非工具类产品,则需要更多的考虑中国人的文化的差异做相关的调整。甚至也有可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市场的竞争足够激烈,通常成功的硅谷产品刚刚火起来,就有复制过来的中国产品已经开始竞争。硅谷的公司在精力上无法顾及这块市场,也无法这么快地成立中国的本地化开发和运营团队。

中国的市场环境,无论是从资本、产品设计、技术实力、研发速度上讲,都不弱于硅谷的公司,所以硅谷公司很难占到便宜。

  当然,中国的公司要做海外市场,同样很难。

  Uber

  Uber真的是为硅谷而设计的产品形态,在硅谷要打出租车太难太难了,因为硅谷其实地广人稀,出租车没法很容易叫到。而且出租车很贵,我试着在旧金山市场打了一次出租车,才短短3公里左右,就花了12刀。而如果用Uber的话,价格大概只有6刀。

  所以Uber在硅谷创立时,真的是切了两个很强的用户痛点:1、打车难。2、打车贵。

  看看中国的滴滴抄过来变成什么样了吧,打车难这个问题在一线城市也有,但是其实并不严重,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滴滴通过增加车的供应,应该说使得问题有所缓解,但远远说不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打车贵这一点,滴滴是基本上没有颠覆的,现在叫滴滴的快车还要比出租车贵一些。

  另外,旧金山市区的交通状态并不好,但是能够看到Uber的自动驾驶汽车,让我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有了更强的信心。或许再过两年,自动驾驶已经在硅谷到处跑了。

  食堂

  硅谷的公司都有食堂,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面没有吃的。像Google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选址都是在远离downtown的「大农村」,如果公司不提供食堂,真的就没有什么可以吃饭的地方了,不能为了吃个饭,开车到downtown吧?而且美国人力贵,地广人稀,所以像国内美团外卖,饿了么这类的服务,在硅谷肯定是不可能出现的。

  所以说,虽然硅谷的科技公司食堂多么多么好,其实别说吃一年了,吃三个月估计你就很腻了。所以说,如果从吃饭的选择多样性来说,还是国内的环境好。

  另外说到快递服务,这次帮老婆带了一些东西回来,但是美国亚马逊的标准送货时间都是长达一周,对比国内的京东,上午下单下午就送到的服务,中国人密集居住的特点还是让这些服务在国外完全不能比较了。

  有哪些渠道可以加入硅谷的公司

  如果你向往硅谷的工作,就我所知,有以下这些方式可以考虑:

去美国读研,然后在那边实习,毕业之后在那边工作。美国的研究生时间比较短,基本上是一年半就读完了,毕业的论文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不过基本上得自费。如果你经济上可以的话,这条路相对容易一些。不过现在走这道路的人很多,所以申请研究生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花费的话,学费+生活费可能在50-万人民币左右。如果能在那边打工或者实习,估计压力也不大。我的一个有道的前同事SLY就是这样拿到CMU的研究生,然后读完研后进入Google。

毕业的时候应聘国外的职位。这个时候得看人品,如果正好那边在招人,是个机会。不过这样的机会大多比较少。

进入一家外资企业,然后寻求transfer到美国的机会。我的一个在微软的大学同学,在微软磨了四年,终于拿到这样的机会去了西雅图。

有国内的一段工作经历后,直接应聘国外的职位。比如我知道像Google,Facebook就会有这样的招聘机会。

  计算机博物馆

  最后不得不说计算机博物馆,每一个程序员都应该来这里看看,这里能够看到历代的计算机发展历程,包括最早的ENIAC,著名的Xerox的图形操作界面,还包括最初的第一代苹果电脑。可以说,这里展出了整个计算机行业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当那些传奇故事中的物品,真实展现在你眼前的时候,还是让人心里一阵,感慨万千。

  第一代苹果电脑(下图),乔布斯靠这个挣到了第一桶金。

  总结

  总体来说,硅谷的科技公司给我的感觉都是很开放,很鼓励创新,至少在各种细节上看是这么感受到的,另外华人工程师真的很多很多。

  硅谷之行(三):硅谷旅行攻略

  这次因为是参加的旅行团,所以花费还是比较高。我自己研究了一下,如果是自己自由行的话,估计能便宜不少。如果你像我一样,有不少朋友在硅谷的科技公司工作,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安排行程,估计花费能够控制在1万左右(多的来回机票,左右的住宿,左右的交通、景点和餐饮)。

  签证

  美国签证十年有效,你其实并不需要确定行程再申请签证,完全可以说「有意向」参加什么样的旅行即可。美国签证需要面签,可以直接在美国大使馆相关的网页上进行申请和交费。我第一次不太明白,找的是旅行社代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签证通过之后,虽然是10年有效,但是美国大使馆要求大家每两年更新一次EVUS,如果没有更新的话,下飞机入境的时候有可能会被拒绝入境哟!

  签证是否通过非常看人品,我个人签证时非常顺利,时间短短不过两分钟。个人的经验是:回答签证官的问题时,不要太犹豫,犹豫的话,他会认为你有撒谎的嫌疑。就我面签当天的观察来看,反正被拒签的人也是挺多的。

  机票

  签证搞定之后就可以搞机票了,到硅谷玩可以有3个机票可供选择:北边的旧金山(SFO)机场,南边的圣何塞(SanJose)机场,东边的奥克兰(Oakland)机场。其实从距离来看的话,圣何塞离硅谷更近,比如今年WWDC17的举办地,其实就在圣何塞。所以推荐大家按圣何塞-旧金山-奥克兰这样的顺序来选择合适的机票。

  如果提前三个月买票,另外不是旺季的话,同时购买往返的机票,其实很容易选择到往返左右的机票。下图是我在去哪儿上随意搜到的4月份的北京往返旧金山的直飞机票,价格出头。

  

  酒店

  酒店的话,美国整体的住宿都比国内贵很多,包括Airbnb也不便宜。如果想省钱,可以住Motel,我们这次住的TravelodgeSanFranciscoAirportNorth就是一家Motel,提前预定的话,标间的价格大概在人民币-,这样一个人一天的住宿成本是-。

  如果你想住好一点,像这家Motel不远的HyattRegencySanFranciscoAirport就好很多,标间大概人民币1-,一个人-一天。

  有一些酒店可能在不太安全的地方,如果你有朋友在硅谷,可以让他帮你参考一下。我这次去只是听说奥克兰那边可能有点乱。

  预定酒店的话,可以选择   旅行准备

最好准备一张美国当地的电话卡,淘宝上可以买到。我对比了一下,比移动和联通漫游过去的信号好一些,价格也更便宜一些。

信用卡,需要是Visa或Mastercard,银联的很多地方无法刷卡。

美元现金。随便去一家银行即可兑换。我准备了美金,剩了很多,因为基本上都可以刷卡。不过多少还是得带一些,特别是给小费的时候需要。

下一些APP。比如Googlemap,Googletranslate,Uber(绑定好支付的信用卡),yelp,有道词典,CrimeMapping。注意Uber不要下错了,要下在国外使用的Uber,国内的那个Uber已经卖给滴滴了。

驾照和租车翻译件。如果你要租车的话。

电源转换插头。国内两头的插头??可以直接使用。三头的插头需要转换头。

充电宝。多搞几个,因为到了那儿老拍照录像,很费电。

  倒时差

  我按照知乎上搜到的「节食+早餐法」,一路没有很强的时差反应,推荐给大家。

  行程安排

  再看看这张硅谷的地图:

  可以看到景点都集中在北边或南边,所以推荐大家把游玩的景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最北边的旧金山市区。可以在那儿逛唐人街,金门大桥,吃螃蟹,也有一些科技公司(如Airbnb,Twitter),博物馆可以逛。

第二部分是南边的硅谷区域,可以在那儿逛Facebook,Google,Apple,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物馆。

  这两部分逛完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考虑自驾去西边的一号公路。我这次是没有时间了,下次一定要体验一下。

  选择酒店上,可以选择离Caltrain比较近的酒店,通过Caltrain来到最北边的旧金山市区以及南边的各大科技公司。也可以考虑前两天住在旧金山市区里面,后面几天搬到硅谷那边住,这样每天不用担心离酒店太远。

  总结

  如果你是程序员,那么一定要来硅谷玩一玩,也许你见了会说:「硅谷这个全世界的科技中心也就那样」,但是,只有来了你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希望这篇攻略能够帮到你。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那儿好
北京白癜风那儿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shihuaz.com/shszf/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