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作者和出处!

培育和壮大千千万万的高技术企业,是中国摆脱房地产的严重依赖、壮大实体经济的根本途径。美国作为高技术的重要出口国,在培育高技术企业成长壮大等方面探索了一些规律,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培育一大批知名的高技术企业,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有不少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稳定房价、不依赖房地产、做大实体经济方面的不少举措,尤其值得当前中国学习!

笔者曾经于年在美培训考察期间。在斯坦福大学接受专题培训;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惠普、思科、因特尔等的企业总部,观摩了相关企业的创业发展史和未来发展愿景演示,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交流访问了休斯顿大商会、休斯顿大学新能源产业基地、帕萨迪纳(Pasadena)企业协会、LUCASGROUP猎头公司。造访了休斯顿市政府、南加州政府协会。现将培训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解整理出来,供读者参阅。

一、近年来硅谷高科技产业发展分析

硅谷不是一个地名,也不是美国的一个行政区划,地图上找不到,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当地报纸《每周商业》的编辑唐.霍夫勒(DonHoefler)年创造的。硅谷早期发展主要是以无线电和军事技术为基础,以斯坦福工业园为载体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经过不断发展,硅谷地区已从旧金山湾南端沿着公路,发展到圣克拉拉县全部的15个城市[1]、圣马特奥县全部的21个城市[2]、阿拉梅达县的3个城市[3]以及圣克鲁斯县(SantaCruzCounty)的斯科特谷市(ScottValley),共计40个市镇,区域面积约平方公里,区域人口约万,年创造的区域GDP约为3千亿美元。

1、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目前,硅谷地区已形成了社区基础服务业、信息产品与服务业、创新与专业服务业、商业基础服务业、传统制造业、生命科学六大产业。带动万人就业,从业者人均年收入8.7万美元。

一是社区基础服务业。主要包括(按雇员人数排列):保健和社会服务、零售业、住宿与餐饮、教育、建筑业、消费服务、批发贸易、联邦政府机构、交通、文艺休闲、金融服务、货运、消费者财务服务、家庭式小商业、地方政府机构、非营利机构、水电供应、仓储业、州政府机构等。社区基础服务业是硅谷地区最大的行业,共有75.3万人就业,占硅谷地区就业总人数的57.4%;是一个“以人为本”(为人服务随人口增长而增长)、支撑硅谷创新活动的基础性行业。

微软总部大厦

二是信息产品与服务业。主要包括软件、计算机硬件、半导体及其设备制造、互联网与信息服务、电子器件制造、通讯服务与设备制造、信息产品批发贸易、仪器制造、媒体与传播、信息产品维修业等。信息产品与服务业是硅谷地区的核心产业,也是集中程度最高的产业,共有28.9万人就业,占硅谷地区就业总人数的22.1%。

旧金山惠普总部

三是创新与专业服务业。主要是指为高科技公司提供专业服务和中介服务的行业,共有14.4万人就业,占硅谷地区就业总人数的11%。主要包括技术与研发、人力资源、办公管理、专业财务(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律师楼)、营销、广告、公关、设计业等现代服务业。

旧金山因特尔总部

四是商业基础服务业。主要是指为各行各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行业,共用5.6万人就业,占硅谷地区就业总人数的4.3%。主要包括商业设施管理、物业管理等。

旧金山思科公司总部

五是传统制造业。主要是指非信息产品类的加工制造业,共用4.7万人就业,占硅谷地区就业总人数的3.6%。具体的行业包括金属材料加工业、各种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制作、机器与设备制造、石化加工业、纺织、木材与家具业、其他制造与国防航天制造业、纸张与包装、矿业等制造业。

六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硅谷一个重要的高科技行业,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生物技术、制药业等产业。目前,该行业共用2.1万人就业,占硅谷地区就业总人数的1.6%,雇员人数虽少,但集中度高于全国的4倍。

图1硅谷地区产业技术路线图简图

2、硅谷地区产业发展路线图。纵观硅谷地区战后60余年的发展,其科技创新先后经历了四次浪潮革命:一是上世纪50-60年代军工电子的创新应用突破;二是上世纪70-80年代半导体、计算机硬件的创新应用突破;三是上世纪90年代软件、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突破;四是21世纪生物、新能源技术的即将创新突破。总体来看,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硅谷地区产业发展路线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年):以持续地科技创新引导世界高科技发展潮流,形成了以电子设备为主的高科技制造业。硅谷是科技创新发明的策源地。比如,年硅谷地区的企业开发了现代磁带式录音机;年斯坦福研究所创立,发明了喷墨打印和光学磁盘记录;年IBM公司在圣何塞设计出第一个硬盘存储设备;年硅谷人威廉·肖克莱(WilliamShockley)发明晶体管;年罗伯特·诺伊斯等人发明了集成电路;年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预测在芯片上所能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每隔18个月翻一番,这一法则适用至今;年施乐公司研究中心(PARC)成立,开发了激光打印机、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GUI);年BM发明了软盘;年惠普公司设计了第一台手持科学计算器HP-35C,等等,这样创新突破的例子在硅谷是举不胜举。一批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脱颖而出,如惠普、思科、英特尔、苹果、IBM、AMD公司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均在硅谷创业起家壮大。

甲骨文公司

第二阶段(年-年):以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突破为基础,形成了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新业态。通过考察,这类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三类:一是软件技术企业。比如,甲骨文公司(Oracl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向遍及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和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咨询、培训和支持服务。再如Adobe、太阳公司(Sunmicro)等软件技术企业也在硅谷诞生。二是互联网门户企业。比如雅虎公司,总部在硅谷,是美国著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20世纪末互联网奇迹的创造者之一,其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电邮、新闻等,业务遍及24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过5亿的独立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三是平台经济网络服务商。比如,谷歌公司,是全球搜索及在线广告市场的领军者,在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中,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设备占据了四分之三;再如亚马逊公司,在多个国家的在线零售及电子书市场称雄。此外,还有EBay、VISA等公司也都是在硅谷创业起家。

苹果公司未来总部大楼

第三阶段(年-今):以投资和全球兼并重组为手段,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高科技制造业不断服务化,对全球市场资源配置和控制力不断增强。通过对硅谷的考察,我们发现硅谷的高科技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做强,再通过投资和收购兼并做大,将制造环节转移到人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将研发和总部放在硅谷。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有思科等公司,自年-年,思科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并购了81家公司,快速成为大型跨国公司;仅年硅谷就有个公司并购案。包括惠普、英特尔、苹果、IBM等制造企业,正在将低附加值的产品让给其他企业,而专注于新产品研发和对全球销售的控制,同时更加注重对产品服务、技术解决方案等新型增值服务业态的开拓,不断推动制造服务化,服务性收入占其总收入的30%以上。

目前,世界强科技公司,20%在硅谷地区;有51家世界财富强的企业总部在硅谷地区,他们对外经济控制力不断增强。年,纳斯达克多家上市公司中,硅谷的公司为家,其市值占纳斯达克总市值的29%,约为1.4万亿美元,为硅谷地区GDP的4.5倍,显示了这些跨国公司的巨大国际经济控制力。年10月,硅谷5大公司市值:思科、甲骨文、英特尔、苹果、谷歌分别为7、、、、亿美元,可谓富可敌国。同时,新兴网络公司和社交网站在硅谷兴起,对全球的话语权控制进一步加强。如YouTube、twitter、Facebook等;仅脸谱公司(Facebook),如果将这家社交网络比作一个国家,其所拥有的10亿用户,将成为全球人口第三大国。

3、硅谷地区产业成功的原因浅析。硅谷地区没有统一的政府、没有管委会,各级政府对硅谷没有任何特殊政策,但“二战”后60年来,一浪接一浪的科技与产品创新,以及新意迭出的商业模式、组织和文化创新,让硅谷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策源之地,成为优秀的科技人才的荟萃之地,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产业的聚集之地,成为最成功的科技企业的生长、栖息之地,成为巨额财富的产生和运作之地。应该说,硅谷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我们通过考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得益于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和自由创新的氛围。硅谷创新层出不穷,美国专利最多的前15个城市中有7个在硅谷,硅谷以全国1%的人口创造的专利占全国的13%、加州专利的50%。硅谷科技创新的巨大成功,应得益于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了大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实际上,早在年,斯坦福大学的特曼教授帮助他的学生成立了惠普公司,年斯坦福大学批租英亩土地设立科技园,帮助学生创业,奠定了硅谷基础。同时,斯坦福大学允许企业使用斯坦福开发的技术,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把开发的技术用于商业、开办公司(但斯坦福大学没有一家校办工厂),获利由学校、学生、教职员工、企业共同分享。

二是有能够培养大量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校。硅谷的成功,斯坦福大学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是功不可没。年斯坦福大学在帕罗奥图市建成开课,该校始终传承“学以创业、学以致用”的教育精神,要求创业和企管是工科学生的必修课,鼓励学生要冒险、容忍失败的精神,创业要准备“失败记录履历表”,促成社交、同学关系成为创业伙伴。斯坦福培养了位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位国家科学院院士、81位国家工程院院士、48位国家医学院院士,其中有3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4位国家科学奖得主。据不完全统计,从斯坦福毕业的学生前后共创办了近4万个公司,这些企业在全世界的销售产值高达2.7万亿美元,提供了万个工作岗位(仅在加州就雇佣了万人)。同时,在硅谷地区还有培养技术人员、高科技蓝领的社区学院以及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的专科大学。

斯坦福大学校园一角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和构建开放包容的环境。有了创新创业人才、有了新技术,还不能足以让硅谷成功,还得有好夫人机制让创新创业人才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财富。硅谷就是充分利用了市场竞争的创新、创业、创富机制聚集了人才、技术、企业、产业和财富。通过竞争形成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创新、市场创新等创新机制来提升硅谷的竞争力;通过创办新企业、催生新产业来推动市场竞争,永葆竞争活力;用好金融市场,创造财富、运作财富,为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同时,硅谷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社会,知识共享、机会均等、利益分享、人人有份,大学、企业、社区没有围墙和保安,公民可以自由迁徙流动。在硅谷,能者为上,英雄不问出处;容忍失败,容忍“背叛”,跳槽率高,有团队精神、嗜好冒险、热衷改变自己、痴迷于产品创新而不是金钱。

四是拥有完善的为创新创业服务的产业配套支持。在硅谷,创业不需要你什么都懂,你也不需要有自己的财务、税务、人事管理人员,只要有好的创业点子、技术或服务产品,你的创业梦想就可以在硅谷获得实现。这要归功于在硅谷有良好的、完善的为创新创业服务的产业配套支持,即硅谷拥有雄厚的创业资金来源和成熟的金融体系,形成了充分竞争的律师、会计师、猎头、咨询、房产等专业化中介服务体系。政府不对中介服务收费的定价,中介服务竞争非常充分,收费也相对较低,降低了创新创业的成本。同时,风险投资对硅谷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功不可没,硅谷有世界上最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有上千家风险投资公司和多家中介服务机构(仅年第二季度在硅谷地区投资落地的风险资金高达32亿美元,占全美的46%),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长足发展,进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蓬勃和兴旺。

图2美国风险资金分布图(图中显示:年第二季度在硅谷地区投资落地的风险资金高达32亿美元,占全美的46%)

二、美国培育高技术企业的主要做法

1、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全社会RD投入规模不断增大,投入总额由1年的亿美元增加到年的亿美元,科技投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保持在2.5%以上。

一是联邦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科技的投入。政府科技投入资金由年的68亿美元增加到年的亿美元,政府科技投入占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比重由年的61.3%逐步下降到年的33.%。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政府一直科技投入的主体,全社会研发领域的资金一半以上来自政府投入,政府投入占比最高的年份为年,高达67.4%。联邦政府是政府科技投入的主体,其科技投入占政府科技投入的90%以上。事实上,政府的科技投入对推动基础科技突破,进而为促进产业科技革命、带动高技术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美国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引领者和巨大受益者。为在第三次产业革命获得先机,未来几年内美国多个从事基础研究的联邦机构经费都将大幅增加,比如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预算都将翻番。

图3美国年-年美国研发投入规模及资金来源占比

(说明:研发投入对应纵坐标左轴,其余对应纵坐标右轴)

二是地方政府重视对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在美国,州地政府也有一部分支出用于科技投入,主要是支持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产业技术发展。比如得克萨斯州,(1)设立了得克萨斯州企业基金(年-年共2亿美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基础设施、社区发展和人力培训补贴以及招商引资;(2)设立了得克萨斯州新兴技术基金,年-年支出2亿美元支持新兴科学、技术项目配套和购买优秀研究成果;(3)发行30亿美元的得克萨斯州癌症预防与研究基金债券,用于加速癌症研究的创新与商业化。目前,在地方层面,加利福尼亚州科技投入一直位居美国各州榜首,年全社会RD为投入约为亿美元。

2、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美国的税种、税制相对简单,各级政府的主要税源和分成比例很清楚。特别是美国的财产税(对土地和建筑物等不动产,以及存货、设备、原材料、装备、车辆和工具等用于生产的有形个人财产均要征收财产税),税率一般在1.0%—3.3%之间,具体由税率由各州、县、市、学区、社区按照税收体制权限自行制定。比如在休斯顿,财产税的总税率为2.%(州级税率为0、县级税率为0.%、市级税率为0.%、学区税率为1.%、社区学院税率为0.%,合计总税率为2.%)。尽管美国土地和建筑名义上为所有者私有财产和永远拥有,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在休斯顿市,如果房价、地价不涨,其所有者40年就要再向政府购买一次(因为财产税为2.%),相当于所有权只有40年。因此,在美国休斯顿投资土地和房屋,必须要让其年产出收益率大于2.5%与资金的年利息之和才有投资价值,而在实际运作中获得这样的收益率还是比较困难的。因而绝大部分美国企业选择租厂房、办公楼宇。这种税收体制下,地方政府就没有通过抬高地价、房价获得更高财政收入的冲动,相反通过设立财产税获得稳定的税源;地价、房租相对便宜和稳定,不至于像中国一年翻一倍,十年翻十倍,从而更加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同时,企业和个人投资炒房地产很难获得高的利润(房价稳定),因而有利于他们专心做实体高科技企业和投资创新创业(休斯顿的财产税为旧金山的2.5倍,前者平均房价为后者的四分之一;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休斯顿最晚进入危机、最早摆脱危机,而旧金山正好相反,这也许与其财产税和发展实体经济不同有关)。

3、不断完善移民政策和加大人才开放力度,从全世界吸引大量创新创业人才为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服务。美国非常重视利用全球人才资源为本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服务,早在“二战”期间,美国就发动过针对战败国顶尖人才的“明抢”人才战,战后又实行了针对高端人才的特殊移民政策,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战后半个多世纪里,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40%来自美国,70%的诺贝尔奖得主被聘请到美国工作。在纽约,从年到年,有玩移民从世界各地到纽约就业;年以后,每年仍有7.5万人获准移居纽约。再如,在硅谷地区,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37%白人、30%亚裔、27%西裔、2%黑人、4%其他),有37%的人在国外出生,是典型的移民地区。目前,美国政府制定新的吸引留学人员政策,对于在美攻读理工类的留学生,毕业后其签证可以延长29个月,从而更加有利于理工类留学生在美国找到工作和留下来;而对文科类留学生,毕业后其签证仅能延长3个月,显然不利于他们在当地就业和留下来。此外,美国政府正在制定每年15万人的“科技创新绿卡”移民方案。

4、政府依法减少对投资、房地产和创业的干预,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总体上“二战”以后美国政府施政的指导思想逐步由凯恩斯主义转向了自由市场主义,政府对市场微观主体的干预较少、市场准入的门槛较低,保护市场充分竞争。

一是注册企业的成本非常低。在美国,注册一般性(非许可类)企业的注册费只要几百美元,也没有任何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美国人自己当老板很容易。比如在硅谷,正常年份平均每年新增公司1万多家,倒闭和迁出近万家,净增公司一千多家,创业成功率为10%;在经济形势不好的年则有近五万家企业倒闭,创业失败率更高。

二是政府对产业规划和招商、房地产的干预较少,反而促进产业集聚。在美国,产业发展集聚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而不是政府干预形成的,因此每个城市都有几个特色的优势产业和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而不是大而全的产业结构。比如在硅谷地区,高科技产业高度聚集,其软件、计算机硬件、半导体设备、电子元件、IT销售、互联网、仪器制造的产业集中度分别为美国的6倍、20倍、16倍、7倍、4倍、4.5倍、5倍。

三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出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案,允许企业研发抵税,为研发提供政府贷款和担保。再加上美国的市场竞争相对饱和,企业发展必须要靠加大创新投入,不断转型发展,因而非常重视研发投入(见表格2)。

四是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用作,搭建企业间的交流平台。美国的企业商会、协会组织非常发达,他们是以会员收费和为企业服务的形式存在,不受政府控制,代表企业利益对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产生影响,并为企业合作提供交流平台。比如帕萨迪纳企业协会友会员0多家,定期举行企业联谊,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再如,在硅谷有旧金山湾区理事会,由湾区9个县的企业发起组成,成立年,旨在协调提升旧金山湾区的经济、商业环境和生活品质,扮演领导者角色,成员为湾区个大企业单位的CEO,以及代该理事会备受各级政府、政策制定者和民选官员。类似的机构还有“硅谷合作网络”、“硅谷领导集团”[4]。

五是投资审批体制依法保障。项目投资审批按照细分事项由各级政府负责。比如所有项目的环保指标均由联邦政府负责,这样有利于防止高污染类项目落地(因为污染可跨多个行政区)。

5、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为培育高技术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美国不断加强立法,完善市场监管法规体系,保护高技术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发展。先后出台了《公司法》、金融法规、审计、税法、知识产权保护、破产、反垄断、行业标准制定、移民政策、科技政策、地方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出台“采购美国产品法”,在年-年,美国本土生产的40%半导体产品由政府采购和国防采购。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竞争法》,从科学、技术和教育三方面着手,为美国打造一张科技发展的新“路线图”,以期保持美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优势。美国政府也市场竞争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加大对跨行政区的发展协调力度。比如在旧金山市周围就有旧金山湾区政府联合会(BayAreaAssociationofGovernments,类似加州州政府的派出机构),年由旧金山湾区9县市镇的政府共同设立,旨在研究解决湾区的地区性问题,成员为政府和非营利机构(企业和个人不能加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tq/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