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崔永玲 http://m.39.net/pf/a_6712024.html
卑微者的奋斗与逆袭:湖南山村女孩用10年时间,从深圳流水线走到纽约谷歌办公室

(她的故事具有可操作性,你也可以成功)

一名18岁的高中生,用10年的勤奋努力,从深圳特区的流水线,一步步走到纽约曼哈顿,成为坐在谷歌办公室里的一名程序员,月薪10万美金。她的励志经历,并非鸡血故事,而是极具操作性、人人都可以复制的现实理想,值得每一个落榜高考生认真学习模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个高中生名叫孙玲。她说自己的故事里没有逆天改命的迫切,只是在每个当下,十分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然后愿意付出成本去挣脱惯性,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当下知识与信息爆炸时代,一个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和掌控自己的命运?孙玲的答案是:“信息时代,只要有不竭的好奇心,强烈的学习意愿,再加上一点学习能力,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孙玲在湖南娄底农村长大,家乡是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去镇上赶集要走一个小时的路。村里家家户户都以种田为生,日子清苦。她的父亲是木匠,母亲务农。父亲的手艺已被时代淘汰,只能做作田汉。她还有一个哥哥。一家四口守着不多的田地,勉强维持生活。

孙玲小时候并没有强烈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概念,因为她身边没有这样的例子。她只是觉得:每天顶着日头锄草、翻地、收割,用枯燥重复的劳动换取不多的收成,自己不想一辈子过这样的日子。但哥哥不同,小学毕业后就不想再去学校读书了。

孙玲读了半年初一就休学了,跟着有理发手艺的舅妈学了三个月洗头、使推子。她实在没有兴趣,就放弃了。

她还是想读书,虽然爸爸坚决反对,但在妈妈的支持下,她终于还是回到了校园,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在11个童年玩伴中,只有她坚持读完了高中。

她虽然读书用功,但成绩并不优秀,高考考了分,够不上二本线。家里的经济条件和父亲的反对态度,使她匆匆结束了学校生活。

高三暑假,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软件培训夏令营,免费的。她抱着好奇的心态参加了。7天的培训课让身为电脑文盲的她大开眼界。这使她更加不能忍受待在乡下,像爸妈和哥哥那样过那种枯燥无望的农耕生活了。

电脑打开了她的眼界,她想去更大的地方,看看别人都在怎么生活。

年7月21日,她和高中同学结伴登上了南下的火车。经过14个小时的漫长车程抵达深圳西站。于是,她的流水线生涯由此拉开了序幕。

她所在的工厂负责生产手机电池。从早8点到晚8点,她坐在潮湿闷热的厂房里,面对着眼前仿佛永远不会停下的流水线,对着电池测试,喷码,包装,像提线木偶一般重复着单调的手工劳动,感到毫无价值感。她又有了新的想法,认定自己不要过这种生活,要努力脱离这个不属于自己的环境。

她知道离开这里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傍身的技能,离开不过就是换一个厂子。她想学点什么。到底学什么好呢?想来想去,她突然想到了高考结束后参加的软件夏令营。她决定参加软件培训学习。

但是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当时她吃住都在工厂,日常开销不大,也没有省钱的空间。于是,除了保障基本温饱,剩下的钱她全部用来支付学费。从年末到年5月,月薪元的她攒了1万块启动资金,正巧那时也敲定了一家位于华强北的软件培训机构,入门课程学费元。

年5月7日,她辞职去培训班学习软件。

电脑编程的入门课程并不难,四个月里,她上午学理论课,下午电脑实操。她像海绵一样拼命地吸取知识。

但没钱买电脑,日常练习全靠下午的实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台自己的电脑,什么牌子都行,只要天天抱着它实操。

还是钱的问题!于是,她又开始发狠,课余时间在肯德基和四川菜馆做小时工,也穿插着在路边派发传单。但当时虽然攒了三千多块,但买了电脑的话,就不够支付二期的学费了。怎么办?无奈之下,她只好给家里打电话,说无论如何都不能半途而废。

几天后,爸爸往她卡里打了块钱。就这样,她凑够了第二期学习的首付,然后又贷款完成了第三期的软件培训学习,并买了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电脑。

经过整整一年的编程学习,她获得了结业证书,加上1万块的债务,还有一份月薪元的IT工作。

年9月,她正式入职深圳的一家技术公司。这份工作主要负责深圳公务员工资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那一刻,她终于确信工厂的流水线离她远去了。

坐在办公室敲电脑,拿着块的月薪,周末还有双休——这份工作符合她的所有预想。

年4月,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节省,还请了欠下的所有贷款。

此后,她的生活变得稳定且规律:工作日按时上下班,周末双休逛街、聚会、泡图书馆。但她心里也隐隐泛起对未来的担忧。直觉告诉她:只有高中文凭,英语能力不行的程序员是没有前途的。

有一次周末逛街,她碰上书城附近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推广课程,两年半5个学期的课程,学费是元。她简单计算了一下,除去必须的生活支出,能够交上学费。于是她立马报了名。

除了学英语,她开始拼学历。先是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远程教育课程,拿到了大专文凭。年1月份,她又利用1年半的周末时间完成了深圳大学的专升本课程。

比起编程以及自考,学英语对她来说难度更大。她的性格一直都比较内敛,而且很怕在优秀的人面前犯错误,不肯开口说英语。但在老师Eric的耐心鼓励下,她战胜了自己。

为了学好英语,课程之外,她也开始看美剧,积极参加深圳的英语角活动。

年6月,在一场英语公益活动结束后,她被拉进了一个学习群,偶然间了解到了飞盘运动,当时很好奇就参加了几次,由此慢慢爱上了打比赛时体会到的归属感与成就感。

因为飞盘,她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他们说着流利的英语,满世界周游,明明是她的同龄人,却拥有着那么多丰富的人生经历。她知识自己还必须加油。

接触飞盘后,每个月算上场地费,交通费,她要投入元左右。后来又爱上了跑马拉松。飞盘和跑马不仅是她生活的调味剂,也让她的身形更结实挺拔,心态更阳光积极。

年8月,她跳槽到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随着经验的增长,文凭的提高,她的工资也完成了从、、到1的提升。

从年初来到深圳,7年时间里,她跟随着学习与运动一起成长,庆幸自己没被抛下太远,应对日常的工作生活越来越从容。

年圣诞节聚会,她在心愿卡上写下自己的未来愿望:她要去其他国家至少生活一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

年初,她在网上浏览一则招聘网站,看到有家公司招聘赴美带薪实习的程序员,立即点了进去。这个项目有八到九个月的学习期和一年的实习期,要求申请者有本科学位,编程相关工作经验,可以正常沟通的英语能力,以及能够支付第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决定赌一把,反正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呢?

年10月份入学之前,她考雅思,并努力攒够第一期的费用(大约10万元)。

雅思虽然学得有些艰难,最后只考了5.5分,但还好达到了学校的要求。

年9月8号,她正式收到了美国学校的offer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她并没有想象中的兴奋。整个申请过程,每个节点一步步走过,新的未来已经在向她招手,但一切尚未尘埃落定。

她给家里打了电话。爸爸惊讶地说:“你怎么还在读书啊?”

的确,步入社会8年后再出国读书,这是个有风险的选择。不过,父母尊重她的想法。

年10月,她从深圳飞往美国爱荷华州,开始了为期九个月的学习。

每月一门课程,上午理论,下午实操,每一天睁开眼睛,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高中毕业后,她一直都没停止过学习。如今,她的努力终于能够让她看到了一个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爱荷华州学习的九个月里,她的首要身份是学生,不用再为挣钱养活自己而发愁。这与在深圳的学习不同。

学习之余,她逼着自己多参加活动,结交朋友,融入当地文化。

年春节,老师组织中国学生举办春晚活动,但班级里的8个中国学生没有一个出头的。就在活动快要取消时,她举起了手,主动请缨组织这次活动,但她没有任何组织活动的经验,英语口语不好,沟通能力也差。但她知道这是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虽然免不了顾虑重重。

布置场地,主持春节活动,举办中餐美食会,整场活动下来,她发现一切没有那么难,只要跨出第一步,后面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一步步去解决,事情会慢慢成型,最重要的是要有主动的心态。

从那次后,“lifebeginsattheendofyour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jd/8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