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的坚守者丨ldquo展风采,
1月29日21点21分,随着救援提升机卷扬的缓缓升起,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中被困井下米36天的4名矿工中第一名矿工成功升井,这是中国矿山救援史上首次通过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随后其余三名矿工也陆续升井,每当一个人升井成功,现场就爆发出巨大的掌声和欢呼声。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8分钟 谢涛于年进入三一工作,主要负责轮式起重机及特种起重机开发,目前任三一重工起重机事业部研究本院大吨位所所长。 年至年期间,谢涛积极响应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投入巴西轮式起重机市场的开拓。在巴西工作期间,发挥自己的专业和语言优势,推动并完成起重机产品的本地化认证,拓展了轮式起重机在巴西市场的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里约奥运会和世界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作为提升机的产品主要负责人,他曾经想过,如果有一天自己的设备出现在救援场地将会是怎样的表现,没想到第一次就遇上了这种生死大考。 年1月29日,被困井下36天后,4名被困矿工由国家救援中心三一重起“深井救援项目”SACT提升机成功救出。此次成功救出被困矿工,是国内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的首例、世界第三例,在矿山救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在这个生命奇迹的背后,是上千名救援人员日夜奋战。 年12月26日10点,三一重起代理商临沂冠泰的12名员工作为三一救援队前往一个叫做玉荣石膏矿的地方,那里在前一天早晨因邻近的废矿采空区坍塌引发矿震而发生坍塌,29名作业人员被困在井下200多米深处。 在靠近石膏矿的地区,路面已经开裂塌陷,有的裂口甚至有三四十公分,要是一脚踏空,受伤是避免不了的,而周围的房屋也已变成危房。而此次塌陷,据中国地震监测中心数据,已达四级地震。 与此同时,作为SACT救援提升机的项目经理,谢涛接到了重起公司领导的通知,随后赶赴临沂,参与救援。 SACT救援提升机是国家救援中心“深井救援项目”中的一个关键配套设备。以一台2轴全地面的30吨级起重机为基础,搭载一个胶囊型救生舱组成,可以将救生舱放入上千米深的井下提升人员,实现救援。 到达现场后的救援队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中去,清理和搬运工作一直持续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很快就让救援队的队员们感觉到疲惫。 为了不给国家和政府添麻烦,谢涛一行吃住都在服务车上,大家都处于吃不好睡不好的状态,加上寒潮带来了零下十几度的持续低温,在艰苦的条件下,靠着毅力和责任感咬牙支撑。因为除了灾后清理工作,更重要的使命是救人,还有17位矿工被埋在地底下。 三一救生舱被考虑为重要的救援方案,27日赶到现场后,谢涛带领团队马上对提升机进行了各项体检,提升机是两年前交付给国家应急救援中心淮南队的,平时仅每两月进行一次保养,并未曾投入过实战。 随着救援的工作的紧密推进,12月30日10点40分,救援人员通过生命信息钻孔探测系统的实时影像发现幸存者。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红外探头一直向地底延伸,一直都是孔壁,突然出现了一只晃动的人手。“有人!有人!”“有一只手!”模糊的影像让整个现场都沸腾了起来。 几百个现场救援人员紧紧围绕在一起,听到这最新的好消息,有人直接坐在了地上、有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有人高喊着“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发现幸存者的消息传开后,当晚没有一个人休息,所有人都加快了进度,这个不眠之夜也成为谢涛职业生涯最深刻的记忆。 与井下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后,地面救援人员开始向井下输送保暖衣物、营养液和矿灯等物资,同时开始着手营救被困矿工。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过程将会如此漫长。在这期间,井下坍塌接二连三发生,淤泥、积水都让井下救援工作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最终,大口径钻机打孔救援方案,成为唯一可行的办法。而这一救援方式在国内还没有成功先例,全球范围内也只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魁溪煤矿矿难和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上成功过。 复杂的地质条件成为打孔救援最大的障碍。从地表至井下巷道顶板220米,灰岩层、砂岩层、石膏层和石灰岩交替出现,坍塌造成地质不均多次导致“吃硬不吃软”的钻头打偏,打孔过程中频繁掉落的石块也经常卡住钻头,耽误的时间远远超过钻进作业的天数。而且,钻头中途还要经过两个含水层,稍有不慎积水进入井下巷道,就可能导致被困人员溺水。 为了早日救出被困人员,年1月2日,三一救生舱进行了实地演练。演练很顺利,但救援指挥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将救生舱的外径改小,同时考虑到舱门可能受救生孔的限制,舱门需要改成内环推拉式。 国家职责大于企业之利,接到指挥部的指令后,我带领技术支持团队通过两昼夜的不眠不休,于1月4日完成了原救生舱的改造,并顺利通过了指挥部领导的评审和验收。但是,到了15日,由于地下钻孔情况不断变化及套管尺寸限制,指挥部要求再将救生舱外径尺寸缩小至mm,需要重新设计救生舱。 身为党员的谢涛,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但是内心压力非常大,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求设备有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不能出一点差错。 没有现成的图纸,他必须要按照指挥部要求,综合现场条件后重新设计图纸,并在短时间内做出实物交付,而且只能在临沂这个对于我来说很陌生的城市现做,冠泰的大修厂只能提供装配和焊接功能,其余的机加、成型等都需要另找厂家加工。 他连夜设计图纸并清晨带着工程师跑遍了当地钢材市场,终于找齐了所有材料,并在2天后交给了指挥部一个新的救生舱,新救生舱很快就通过了评审,得到了指挥部的表扬和高度认可。 地质条件确实很复杂,由于打孔情况不理想,加之保护救生孔的套管越下越小,谢涛和技术支持团队不得不一次次地连夜设计、制作。直到指挥部要求将尺寸缩小到毫米,而这个外径,已经无法让人钻入。这时候才最终决定放弃救生舱,改为仅用提升机提升救生吊带出井。 1月29日21点21分,随着救援提升机卷扬的缓缓升起,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中被困井下米36天的4名矿工中第一名矿工成功升井,这是中国矿山救援史上首次通过大口径钻孔救援成功。随后其余三名矿工也陆续升井,每当一个人升井成功,现场就爆发出巨大的掌声和欢呼声。 当天晚上,谢涛手上的手机也响个不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dt/5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暴走三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