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家的带头下,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科研数据和论文的开放传播机制,在去年新冠大流行期间得到了巨大的推进;这项机制让全球科学家跨学科展开史无前例的畅通合作,联合对抗人类的共同危机,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出版机构一直是评审流程中的关键角色之一;世界各地的科学协会也与出版机构合作,搭建相关平台来推动更加高效公平公正的审核机制。然而,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开放科学?全球抗疫推动的科学新生态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学科中推进?

“论文”一词,也牵动无数科研人员的心:发文前,数据难——研究的数据公开程度如何,其他人研究到哪一步了?发文时,评审慢——如果这家期刊发不了而换一家又要审很久,怎么办?发文后,传播窄——读文贵,那如何才能让更多人看到?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共享数据、开放科学是唯一、

也是最好的妙方吗?

国际顶级学术出版集团Wiley携手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打造《WLF议题大会——科学共享新生态》,牵线国内外众多科研学界大咖、学协会领袖、科技出版人,共同出席,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WLA会员让-马里·莱恩(Jean-MarieLehn)也将作为特邀嘉宾出现,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应如何更快更好地分享科研成果、建造更健康的科研新生态。

欢迎扫码观看直播

Wiley直播平台

大咖们的精彩内容将于本周五(4月23日)19:30在新华网、新民晚报、长三角之声、看看新闻、化学加、研之成理等媒体平台进行首播,WLF和Wiley的自媒体平台也将同步直播。

嘉宾介绍

特邀嘉宾

让-马里·莱恩教授Jean-MarieLehn,Prof.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会员、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让-马里·莱恩于年出生于法国罗斯海姆(Rosheim)。年,他成为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路易斯巴斯德大学的化学教授,并于年至年在巴黎担任法兰西学院的教授。他目前是斯特拉斯堡大学先进研究学院(USIAS)的教授。由于他在“分子识别”(即受体分子识别并选择性结合底物的方式)的化学基础上的研究,他于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在生物学过程中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多年来,他的工作使他定义了一个新的化学领域,他提议将其称为“超分子化学”,因为它涉及由非共价键分子间的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组合而成的化合物实体,而(传统)分子化学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zf/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