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Zoom何去何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者:龚方毅支持:远川研究所互联网组昨天,视频会议服务Zoom禁止中国内地用户注册个人账户,企业账户仍可以注册,但需要通过Zoom在内地的授权销售代表完成。本月初,Zoom已经禁止内地个人账户发起/主持会议,只允许参会。Zoom大概是这次疫情中曝光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了,在全球各地居家隔离令的催动下,Zoom各项数据都大幅度增长,日均参会用户从年初的万人飙升到3亿人。作为对比,微软Team每天有万人用,GoogleMeet每天1亿人用。漂亮的增长数据也让Zoom股价从年初的68美元直冲美元。Figure1Zoom股价不断创新高不过,陡增的曝光率和业务流量暴露了Zoom技术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创始人袁征的华裔身份、以及在内地配置主力开发团队的事实,也为这家创立不到十年的科技公司带去额外麻烦。综合媒体的报道,Zoom对内地用户的限制部分是应监管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减少在中国的曝光率。今年太多事情都说明技术中立、科技中立只存在于乌托邦,现实世界分分钟打脸。在这种情况下,夹缝中的Zoom又将何去何从?Part.1从中国到美国 袁征生于年代的山东泰安,父亲是矿业工程师。他也算是子承父业,考入了山东矿业学院(今山东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后考入中国矿业大学继续深造。年代,袁征因为美国蓬勃的互联网浪潮萌生到美国发展的念头。终于在年第九次签证申请通过后到了美国。念大一的时候,袁征就有了做Zoom这类服务的想法。那时他经常坐10个小时火车去看女朋友(现在成了他的的妻子),有点不堪异地恋的舟车劳顿,希望有个服务能云恋爱。他在美国的第一站就是视频会议公司WebEx。巧合的是,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华人,是当时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的朱敏。年,思科收购WebEx,袁征的身份变成了思科工程副总裁,继续打磨WebEx。按照袁征的说法,客户对WebEx的用户体验并不满意,这促成了他年离职创办Zoom,并吸引了约40位思科前同事一起创业。Zoom主要解决三件事:视频会议、移动协作和在线交互。三方面共同构成了它独有的云视频会议体验。Figure2Zoom历史沿革。Zoom第一个公开版本的软件在年发布,在后来和协作工具类巨头Slack、在线CRM服务Salesforce、同行Skype以及网盘Dropbox的合作、协同中,不断开拓市场。年,Zoom以每股32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与WebEx、苹果Facetime、微软Skype、GoogleHangout等巨头的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在一份报告中详细介绍了Zoom的产品优势,概括起来就是:1.使用便捷,只需要1-2步、1-2秒的操作就能参会。2.通话质量高,VideoWebinar最多可召开人的视频大会。3.独创功能多、专业度高、跨平台便利性强,用户可以共享网页、文件,可以在视频中添加注释等。4.高性价比,Zoom价格大约是传统硬件视频会议价格的1/10,使用费仅为1/5-1/3。如果要再提炼,大概就是别人有的功能,Zoom也有,而且做的更好;别人没有的功能,Zoom也有,而且别人也抄不过去。Zoom提供基础的免费服务,比如视频会议,但会限制参会人数和时长。如果想解锁人数、时长和功能的限制,就购买付费会员。Figure3Zoom的产品定价。目前Zoom至少揽获85万个商业客户,去年它从中取得了6.23亿美元营收。因为产品太好用,Google云计算部门的工程师甚至在年内部讨论是否收购Zoom。微软也曾经有过这打算。Figure4Zoom曾在4月领跑iOS和Android官方周度下载榜。图源:StatistaPart.2从美国到中国 Zoom域名后缀是.us,创始人袁征目前的身份是美籍华裔,公司C-Suite都是美国人,主要客户集中在欧美。说它是美国公司没问题。但与此同时,Zoom在中国二三线城市设立研发中心,雇佣超过名当地工程师。他们占公司总员工数量的30%,以及国际员工总数的七成,也让它看起来像中国公司。Zoom在招股书里的解释这么做是因为中国人力成本更低,能让Zoom的营业利润率更好看。根据Glassdoor的数据,初级软件工程师在中国的平均年收入约为美元,是美国同行的三分之一(在圣何塞的年收入为11万美元)。另外,Zoom也承认,袁征华裔的身份似乎也有助于他们在中国招聘人才。财务数据显示,Zoom研发支出大概占总收入的11%,半个竞争对手Slack这个比例大概是73%。不过在获得成本效益的同时,Zoom也要承担安全风险方面的猜忌。他们曾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环节说到,Zoom跟商业客户打交道,他们往往对数据隐私更为敏感,由于公司大部分开发团队都在中国,这可能使它们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如今,这些风险正在不断兑现。Part.3从中国回美国? Zoom之前应对安全审查的措施之一是两套账户体系、两套服务器。但在今年成为爆款应用后,安全隐私领域的爱好者们对Zoom发起了更严格的审视。比如加拿大一个机构发现Zoom有一些数据是通过设在内地的服务器转发到海外服务器的。袁征立刻道歉说,在公司为了应对需求的巨大增长而增加了运力之后,这些会议请求被“错误地”转接到了内地服务器上,是孤立事件并且已经修复。但这事引起了纽约州司法部长的关切。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Zoom简单易用的产品体系,也让所谓的网络流氓可以轻而易举的加入未受邀的会议,并实施破坏——因为你只需点击一个链接就可以参加会议,不需要账户或密码。尽管问题也很快修复,著名风投家BillGurley也为袁征、Zoom站台。但这些种种显然进一步加深了外界的误会。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和纽约市的学校四月初宣布禁用Zoom。袁征对此表示“作为首席执行官,我真的搞砸了,我们需要赢回他们的信任,这种事本不该发生”。但这种表态根本无法压制外界的偏见。本月初,袁征在Zoom官方博客中提到,在过去几周,除了那起孤立事件之外(数据传输),还看到了令人沮丧的谣言和错误信息,“最近,关于Zoom和中国的问题也被提出来了,”他说。他强调自己在年正式成为美国公民,并且自年开始就一直在美国过着幸福的生活。对于Zoom中国研发中心的质疑,他说这种做法和许多跨国科技公司一样,而且“我们在中国的办事处由美国母公司的子公司运营”。为了进一步回应外界的质疑,以及切实提高隐私和安全问题,Zoom新雇佣了白宫前国家安全顾问作独立董事、聘请前Facebook安全主管做顾问、并收购一家数据加密软件公司。但在如今愈发分割的世界里,这些做法有多少用实在不好说。粉丝福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yj/8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曾经的ldquo电脑城rdquo
- 下一篇文章: 美国近20州发生暴乱,这风景线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