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何塞谋杀案

香港劇作家莊梅岩的同名舞台劇曾三度公演,廣受大眾歡迎,電影版交由《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改編,夫妻們表面上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自由的空氣從Yanny的介入後頓時凝固起來,有人看到了生機,有人看到了殺機,寧靜的土壤暗藏洶湧。縱然同臥一張床,內心如同隔了一座山。

電影細膩地刻劃三個層次分明的角色,藉由奇情的角色設計帶出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問題,異國他鄉面臨孤立無援的困境,三人只能依靠自己的綿力掙扎求存,為電影抹上一筆沉重的色彩。隨著劇情的層層推進,觀眾才知曉事先張揚的謀殺案受害者、兇手身分,故事的懸疑感不足,依靠角色與角色之間對白的張力拓展故事,而草草了事的結局顯得電影在懸念設計的乏力。

電影講述Yanny(蔡卓妍飾)遠赴美國聖荷西探望多年不見的朋友Ling(鄭秀文飾),竟揭發Ling與丈夫Tang(佟大為飾)不為人知的秘密……

「以角色豐富的張力推動劇情」

電影迅速鋪陳Ling與Tang從相識到相交的經過,定居聖荷西後,從香港到來的Yanny引發軒然大波。Ling與Tang竭力紮根聖荷西,然而命運似乎不留餘地開玩笑,Tang的事業屢屢受挫,而Ling慘被金融風暴牽累。

誠如角色所言,同一件事在不同人身上有著不同的意義,聖荷西之於Yanny的意義是生活的避難所,經歷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後選擇暫時放鬆的地方,而對於Ling與Tang的意義在這是他們的家園,必須通過力拼上游才能竭力生存,憧憬美好前景的倆人「被困於」異國動彈不得,與自由率性的Yanny形成鮮明的身分衝突。

電影的細節描繪經過精心打磨,如片初Yanny到來的一幕暗示Ling與Tang在家中的地位高低,縱然Ling投資失利,有苦難言的Tang無從宣洩。在家辦公的Tang與年輕貌美的Yanny朝夕相對,觸發了Ling的猜忌之心,疲勞奔波工作之餘不忙物色男人回家,企圖分離Tang與Yanny的距離,卻切換了自己與丈夫的地位,這場餐桌戲富有戲劇衝突,不斷逆轉的主導關係引爆了Tang埋葬在內心深處的地雷。

鄭秀文交出比《花椒之味》更精湛的演出,後半段凌厲的眼神與逐漸失控的情緒,張弛有度,逐漸散發出不寒而慄的感覺,讓人眼前一亮。

「巧妙精準的對白」

先聞其聲的謀殺案遲遲未現身,電影的前六十分鐘通過喋喋不休的對白鋪陳三人的關係與背景,迅速降溫了夫妻的關係。電影單靠對白推進情節、埋藏伏筆,然而正是奇趣的對白才引發控制狂Ling由心而發的猜忌,導致最終爆發的高潮,佐證只要對白精準,即使缺乏槍林彈雨的情節也能讓觀眾從心而發地緊張三人的關係。

當中出現於電影中段,Ling與Tang爭執過後,Yanny主動與Ling傾談,率性的Yanny大膽地拋出建議給Ling,控制狂Ling對於局外人的介入雖感不愉快,但沒有點破這層尷尬,Ling主動打斷Yanny,並將話題一轉為Ling是個外人,若以外人身分勸喻Tang,說不定固執的Tang才會聽進耳,實為暗示Ling只是個外人無權說三道四,如此巧思的對白出現於電影各處。

「懸疑不足」

由於故事早半段缺乏懸疑感,電影分別藉由三個角色大量不明所以的回憶片段塑造懸念,但現代與過往的剪接處理一般。經歷長達三分之二篇幅的鋪墊,終於在三人互相發現對方的秘密將故事推向高潮,打破了原有身分的不由自主,然而導演的調度一般,浪費了這場集身分認同,逆轉主導關係的精彩戲碼,也將早半段辛苦鋪陳的情節付之一炬。

結局藉由一個極度巧合的意外把眾人的秘密放上台面,再由某位角色主動將案發經過,如同吞下誠實豆沙包緩緩吐出,自曝其短,草草了事的結局敗壞了早半段電影的好感。

「漩渦本來祗是水滴,迷宮回身就是出口」

凡事都是一體兩面,從不同角度切入都有豁然開朗的感悟,片末的句子點破了慘案發生的原因,多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真諦。

評分:6.5/10

后台回复剧名看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tq/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