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地下70天,33名矿工奇迹生还
现实比故事精彩 不久前,好莱坞“营救专业户”连姆·尼森的又一力作《冰路营救》震撼银幕。电影讲述的是卡车司机驾驶重卡穿越阿拉斯加冰湖,运送钻井设备营救被困矿工的故事。 这部影片节奏紧张、剧情跌宕、画面震撼,连姆大叔也依旧那么高冷高能,让人看得热血喷张。然而,电影中的营救却远没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营救那么精彩而扣人心弦。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发生在11年前的一场真实矿难营救事件。33名矿工被困在地下米深处长达70天,最终却奇迹般的全部成功被营救。这是世界应急救援史上一次无比经典的案例——智利圣何塞矿难营救事件。 11年前的今天,智利圣何塞 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的矿工们和往常一样在井下辛苦作业,下午2点一声巨响打破了平静的工作生活。伴随着碎石的坠落和隧道的震动,他们意识到矿井发生了坍塌,一场灾难就这样毫无征兆的突然发生了。 离出口不远处的矿工,拼命躲避头顶掉落的碎石往出口方向逃跑,他们中的一些人成功回到了地面。而此时此刻,身处矿井深处的另一些矿友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所在的位置是这座矿井螺旋矿道的底部,从这里通过隧道走到矿井入口有5公里远,而这里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也有米,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撤回地面,他们就这样被塌方埋在了暗无天日的矿井深处。 这些被困矿工在地上足足趴了6个小时,矿道里因坍塌而扬起的厚重灰尘才渐渐散去,他们终于可以看清眼前的情况并找到同样被困的其他难友。这群矿工的队长名叫路易斯·乌尔苏阿,是一名54岁经验丰富的老矿工。他在这种极度危难的时刻站了出来,开始召集大家一起商量对策、开展自救。 冷静的队长,自救神操作 矿工们很快想到在矿井内有两个避难处,其中一个离他们目前所在位置并不远,幸好通往避难处的隧道并没有被堵住,他们顺利的进入了这个不到50平米的小屋,并且找到了存放在那里的一些食物。 由于井下的条件及其恶劣,平时的温度就非常高,为了防止中暑引起呕吐,矿工们通常都是空腹下井工作的。然而现在距离矿难发生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矿工们十分饥饿,有的工友看到食物拿起来就吃。这时候,有经验的队长乌尔苏阿立刻制止了这种行为。 他先是组织大伙儿清点人数。包括自己在内一共有33人被困,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19岁。随后他又对食物进行了清点,所有食物加起来只够这33个成年人吃两天的。面对这种局面,乌尔苏阿冷静地给大家分配了物资,每个人只能分到很少量的食物,以尽可能延长他们在地下维持生存的时间,为大家争取更大的生还机会。 与此同时在矿井外,大批救援人员陆续赶赴现场展开营救。被困矿工的家属们也闻讯赶来,焦急等待着被困井下的亲人们的音讯。在矿难发生的第4天,救援所需的钻孔机终于就位了,救援人员从地面向下钻了数个直径16公分的勘探孔,并带着探测器下去,以便尽快确定被困者的位置和状态,然后才能制定具体的救援方案。而这个过程居然持续了整整15天! 坚持,直到希望出现 矿难发生的第15天,在炎热的地下避难处,33名被困矿工依靠仅够两天的食物硬生生撑了两个多礼拜。这要归功于队长乌尔苏阿的临危不乱和有序指挥,以及所有被困矿友的团结一心、积极配合。 他们严格按照最低标准分配食物,减少消耗。队长还带领大伙儿把矿洞里用来冷却设备的工业用水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分配给大家定量饮用。就这样,他们33个人蜷缩在这个空气稀薄、空间狭窄的避难处,熬到了希望来临的那一天。 矿难发生的第18天,钻孔机打到了地下米的一处隧道里。救援人员通过传感器惊喜地发现地下有人正在敲击钻头,试图跟地面取得联系。当救援人员将钻孔机钻头缓缓拉回地面的时候,他们发现钻头上用胶带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都平安待在避难处,全部33个人! 这样的消息,对于焦急等待了18天的救援人员和被困者家属而言,无疑是来自上天的馈赠。他们近乎绝望的情绪也瞬间得到了极大鼓舞,于是具体营救方案开始紧锣密鼓的实施了起来。 三管齐下,绝地救援 救援队先是通过那个16公分的孔洞向井下输送了水、食物、药品等生活必须品,解了被困33名矿工的燃眉之急。他们还把一个摄像头送到了井下,让全世界看到了33名被困矿工的状况,他们都好好的活着呢!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每位被困矿工都和家人进行了三分钟的通话,这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为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竖立了足够的信心。 与此同时,救援指挥中心参考以往各种矿难救援案例,设计了ABC三套救援方案。分别用来自三个国家的三套钻探设备向下打洞实施救援。为了保障营救任务的万无一失,救援队最终决定三种方案同时进行。 由于矿工们被困在米的地下深处,救援钻孔是个巨大的工程。在矿难发生的第66天,起初最不被看好的B方案,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率先完成了钻井任务。而此时A方案只钻到了米,C方案只钻到了米。被困的33名矿工此时也已经在井下坚持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打破了世界矿难历史上被困时间最长的纪录。 逃出生天的神奇胶囊 在三种钻孔方案同时进行的过程中,智利海军结合NASA的设计,建造了名为“凤凰号”的救生舱。这个直径54公分的救生舱是为救出地下被困人员专门设计的,在钻孔打通后,它将像救生胶囊一样,负责把被困人员一个个地运送出来。为防止被困者在被送回地面的过程中与舱外岩石产生碰撞,救生舱还设计了可伸缩的滑轮装置,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矿难发生的第69天,所有被困矿工都改为食用富含糖类、矿物质和钾的流食,还服用了阿司匹林来避免血栓,同时每个人都佩戴了腰带以稳定血压。矿工们穿上防潮工作服,戴上了太阳眼镜,以保护长期在黑暗中不见阳光的双眼。他们做好了一切准备,要出发回家了! 当晚11点18分,一位救援人员乘坐凤凰号救生舱降入矿井。憔悴的矿工们看到救援人员成功抵达,不顾一切地欢呼了起来,他们互相拥抱,喜极而泣。 胜利,33人安全回家 10月13日,这是矿难发生的第70天,当地时间00点12分,第一名矿工从地下米的位置被成功救上地面,全世界有万人通过媒体直播看到了这令人激动的一幕。救生舱每次上升或下降单程都需要耗时15分钟,总计下井39次,往返总距离超过了50公里。 直到当晚9点56分,最后一名被困者——队长乌尔苏阿被送至地面。至此,此次矿难营救行动的33名被困矿工全部平安返回地面,得以与家人团聚。此时此刻,所有人眼中都饱含着激动的热泪,他们尽情庆祝着这次规模空前的救援行动的伟大胜利。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 时至今日,智利圣何塞矿难已经过去了整整11年。但对于全球应急救援界而言,这都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个案例中,无论是被困者的沉着冷静、积极自救,还是救援者的第一响应、倾力施救,都堪称业内典范,值得学习借鉴。 有些时候,幸运的确是上天赐予的,但创造奇迹的永远是人本身。我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对于应急救援而言: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加入我们 分享|交流|学习|互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jt/9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际早报美一市为史上排华罪行道歉
- 下一篇文章: 红单足球预测心水美职足洛杉矶FC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