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水浒晁盖之败,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 ........................................................................................................................... 众将得令,引军回到水浒寨上山,都来看视晁头领时,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亲手敷贴药饵,灌下汤散。众头领都守在帐前看视。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晁盖一时激愤,不顾众人劝阻,执意亲自带人下山攻打曾头市。听信陌生人的话,带领人马进入敌方包围圈,混乱之中被一支毒箭射中面颊,当晚就毒发身亡。 对于晁盖之败,有的人认为假如晁盖听了众人劝阻,不亲自带人下山攻打曾头市,他就不会有此一劫;假如晁盖听了林冲劝谏,不信那和尚谗言,就不会中了埋伏被毒箭射死;假如…… 晁盖之败,真的纯粹是偶然的因素导致的吗?我认为并非如此!晁盖之死的确是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但这些偶然因素的背后,恰恰是由于晁盖本身弱点而导致的某种必然性,正是因为晁盖的这些弱点,决定了导致他失败的这些偶然因素或早或晚都必然要发生,区别只在于形式不同而已。 晁盖和林冲攻打曾头市 晁盖的第一个弱点是缺乏主见晁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遇事缺乏主见,而最能体现他缺乏主见的例证莫过于他劫取生辰纲一事了。 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保正,祖上是本县本乡富户,家境优渥,到他手里,依然拥有一份可观的家业:自己建了一处庄园,养着不少庄客;县衙的步兵都头雷横时不时带着士兵来他庄上打秋风,他随时可以对众人以酒食款待;刘唐来投奔他,被雷横捉了,他为了救刘唐,一出手就给了雷横十两银子;阮氏三兄弟从他庄上回石碣村时,他一出手就给他们三十两银子(郓哥得到武松的五两银子,说足够他和父亲三五个月的用度)。 同时,晁盖还有一个不错的社会身份:东溪村保正,相当于如今的村党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这个身份看上去似乎不怎么显赫,却有着不小的用处:凭着这个身份,他和郓城县的押司(相当于如今的县委办或政府办主任)宋江关系莫逆,宋江把他看作自己的心腹兄弟;他也和郓城县的马兵都头朱仝、步兵都头雷横(二人相当于如今的县公安局刑侦科科长)过从甚密,有这层社会关系网,自然是可以称霸一方,无人敢惹。 晁盖凭着雄厚的财力做了土财主,又凭着保正这个社会身份,编织了牢固的社会关系网,成为一方霸主。此外,晁盖仗义疏财、勇武过人,在江湖上赢得了“托塔天王”的美誉。晁盖不差钱,不差社会地位,也不差江湖地位,这样的晁盖,生活是惬意的。但晁盖偏偏缺乏主见,听信了吴用、刘唐和公孙胜的怂恿和唆使,挑头去劫了生辰纲,这生辰纲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送给当朝太师、他的老丈人蔡京的生日贺礼。这无异于拔了虎须,后果是严重的——要掉脑袋。 于是,土财主、保正、江湖大哥晁盖的人生就此逆转,突然改变了方向,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烧了庄园,带着众人上了梁山落草为寇。从此,晁盖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到死也没能回头。 吴用 晁盖的第二个弱点是妇人之仁晁盖后来会让宋江占据后来者居上的地位,处处受制于宋江,以致最终完全被宋江架空,最大的根源就在于晁盖个性里的妇人之仁:他总是念念不忘当初宋江冒着风险为他通风报信,让他得以逃脱官府的追捕。但凡和宋江出现分歧,或者宋江越俎代庖的时候,他总是隐忍不发,一再退让,最终让宋江得以坐大,也让他自己完全被宋江架空。 第一个例子是晁盖带人救下宋江后,正要带着宋江返回梁山时,宋江却幽幽向众人恳求(注意,并不是单独向晁盖提出请求),要他们帮他打了无为军,杀了黄文炳,他再跟随众人上梁山。晁盖反对,但很快被宋江驳回,宋江认为这个时机恰是最佳时机。宋江话音刚落,他的忠实小弟花荣立即附和。于是乎,晁盖的意见变得微不足道,众人都在宋江的指挥下去打了无为军、杀了黄文炳。 第二个例子是宋江随晁盖上了梁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令人瞠目结舌:除了晁盖、吴用和公孙胜,梁山旧有头领九名;而宋江带上梁山的头领则有二十七名,人数足足是旧有头领的三倍。按道理,不管宋江带了多少好汉上山,到了山上都应该无条件听从晁盖的指令。但在排众好汉的座次时,宋江还没等晁盖开口,他先就越俎代庖,叫旧有头领坐了左边,新头领坐了右边。宋江的叵测用心是旧有的九名头领继续听晁盖的,而新上山的二十七名头领则听他宋江的。晁盖的妇人之仁使得晁盖默认宋江的这种叵测用心,为此后晁盖被宋江架空埋下祸根。 第三个例子是宋江率兵三打祝家庄,林冲先锋阵前活捉了“一丈青”扈三娘,宋江擅自作主把扈三娘星夜送回梁山,特意叮嘱叫人交给他父亲看管。后来等他凯旋回了梁山,又做主把扈三娘嫁给了“矮脚虎”王英。此事从头至尾,没有和山寨之主晁盖做任何沟通和禀告,全是宋江擅自作主。实际上宋江就是以此事试探晁盖,看看如此越俎代庖,晁盖会有什么反应。很遗憾的是,晁盖的反应是“晁盖等众人皆喜,都称颂宋公明真乃有德有义之士。”真不知道是晁盖没心没肺还是妇人之仁作怪,大权旁落还“喜”得出来? 宋江 晁盖的第三个弱点是意气用事作为领导者,最忌讳的莫过于遇到重大事情时,不是凭意见用事,而是凭意气用事。只有凭意见用事才能冷静、客观,处置得当;但凡凭意气用事,十有八九都会有凶多吉少的恶果。偏偏晁盖就是凭意气用事,而不是凭意见用事。 第一个例子是晁盖要斩杨雄、石秀。杨雄、石秀上梁山来搬救兵去祝家庄救时迁。见又有两位好汉投奔梁山,晁盖起始心情大好,但后来听闻杨雄述说此事来龙去脉,马上变色,喝令要斩了杨雄和石秀,因为晁盖认为自他做了梁山之主后,众好汉无不是义气当先,杨雄、石秀和时迁三人冒着梁山名义干下有伤梁山义气和威名的行径,就当处斩。晁盖这种说法未免牵强,梁山干过多少杀人越货的歹毒事情?论起危害和恶劣程度,时迁偷鸡、放火又怎比得上梁山干的杀人越货之事?所以,这纯粹是晁盖意气用事罢了。 第二个例子是晁盖执意领兵攻打曾头市。曾头市不但夺取了段景住献给梁山宋江的名马,还口出狂言羞辱晁盖等梁山头领,晁盖一听,当时就炸了:“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辈,誓不回山!”晁盖就是在这样完全失去理智的情况做出亲自带兵下山讨伐曾头市的决定。而此时,晁盖对曾头市在哪个位置、地形如何、兵力如何、战斗力如何、有何优劣势全都一无所知。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以预见得到,晁盖这样下山必然是凶多吉少。 第三个例子是晁盖带着二十名头领(没有带军师)、五千人马下山讨伐曾头市。接连三日只是混战,都未能取胜,晁盖心情郁闷。第四日时,忽然莫名其妙来了两个来路不明的和尚,自称是曾头市上东边法华寺里监寺僧人,不时常被曾家五虎到寺里祸害,索要金银财帛,无所不为。俩和尚说他们知道曾家五虎详细去处,所以邀请晁盖带人夜间偷袭曾头市。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老江湖晁盖居然听信两个来路不明的陌生人的话,连林冲都劝阻不住,非要跟着俩和尚去偷袭曾头市。这哪有半点梁山之主该有的睿智?这见识水平简直和初入社会的菜鸟差不多啊,晁盖倘若不败,那就是咄咄怪事了! 林冲 结论综上所述,晁盖原本是个土财主、保正、江湖大哥,本质上只是个仗义疏财、义气深重的草莽英雄,并不具备做梁山之主的素质和能力,命运偏偏把他送上了梁山之主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他本身的三个弱点——缺乏主见、妇人之仁、意气用事,就成为“木桶理论”里的三个短板,不但决定了他的事业必然失败,也决定了他必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惨烈命运。所以,晁盖之败,晁盖之死,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jd/9334.html
- 上一篇文章: 水浒传中的六位猛将排行榜,卢俊义仅排第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