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右上角“...”→“设为星标”

“A

《万物》

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落下帷幕。本次展览中,独立艺术家展区异彩纷呈,艺术家们以敏锐的视角、寓言化的方式剖析当今,描摹未来。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音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文彧携作品惊艳亮相独立艺术家展区,展出了近期创作作品——《万物》。

设计师孙文彧

设计过程

《万物》这个作品是先有了形象,才有的命名。起先这些对称的四周环绕的怪形状也不是为了这个展览而生,是为了我的毕业设计的剧目《西西弗神话》创作,它们被设计出来的初衷是能够在水里翻滚或漂浮。西西弗神话中有一块终年被推至山顶,一旦到达就会落回原处的巨石,西西弗明知自己是徒劳,但依然推巨石上山。由于潮汐的特点就是周而复始反复无际,这和西西弗中的巨石有异曲同工的特点,利用潮汐和不断被推回岸上的大球去充当那块巨石,而演员就可以在海边的浅滩里不断把“巨石”推远,再看它缓缓飘回。当时我在研究特定场域展演理论,对于做出一个自然环境可以提供叙事的作品怀抱着巨大热情。西西弗行动的本身就是对荒谬的反抗,他清醒的意识就是对自己幸福的感知。如果说,这个神话是悲剧的,那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若他行的每一步都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那他的痛苦实际上又在哪里呢?正如人终生都在“奋斗”,每一天似乎都是昨天的复刻,这样的命运并非不比西西弗的命运荒谬。但是这种命运只有在人变得有意识的偶然时刻才是悲剧性的。所以当时我想透过这个作品探讨人在异己世界的孤独,个人与环境在日益异化。对于这一议题的探讨和创作也成为了《万物》创作的主线。

当时,“四届展”的工作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个人创作也迫在眉睫。那个异常忙乱的时刻情绪已经达到崩溃边缘,究其原因来自于一句评语:你的欲望在膨胀。人在自身所处的时空中都会有纷乱复杂的各种欲望,我称之为“要”。我是一个“要”的人吗?我是从什么时候渐渐的变成了一个“要”的人,还是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人?对此我不得而知,对这个评价我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但随即就得到了新的解读我那些“西西弗巨石”的灵感。什么是“要”?无非就是“贪、嗔、痴”——不肯放手,不肯原谅,不肯罢休。这些本就是比较情绪,对于个体独处存在状态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可是当把人放在社会之中时,这些却成为普遍存在的主观价值判断的动因、手段和方式,个人的情绪也会具象的投射到群体中去完成概念的转换。

于是我打破了之前的想法,决定把“贪、嗔、痴”直接穿在人的身体上,这样就可以游走在各种场域之中,到人潮拥挤的地铁中、剧场里以及日复一日的工作场所。每个行色匆匆的人的身体周围其实都环绕着这些纷乱思绪,这个作品所想表达的是这些情绪的外化。这些身着巨物的单独个体就是“个人”和“异己”在对话,在“四届展”上的展演,实际上是这种想法的实验性演练。我选择了气模这种比较特殊的材质来制作这些作品:这些张牙舞爪的装置看上去尖锐、锋利,但实际上靠空气膨胀起来的薄膜异常柔软——正如那些看上去爆裂的情绪其实谁都伤害不了,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万物是我借来的名字,借我名字的原创者也为此写了一段话:世间万物,都由因果而链接。万物存在于我们周围,所见即所得。而欲望却无法自拔。茫茫人海在欲望的驱使下,没有目的忙忙碌碌,皆出自“贪、嗔、痴”三毒,沉沦于生死轮回。而我的想法更多的是来自那句“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在当下看来,反而具有了重新思考人与万物关系的哲学思辨意义,万物在宏观、微观视阈的不可确知存在,已经成为世界认知和自我认知的理性判断的共识。“要”本就荒谬,膨胀也不过虚设,不“要”最终也是虚软一团。不得解脱而已。

重磅点评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孙文彧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她的毕业设计试图以《西西弗神话》为母本,做一个特殊场域展演的创作。因为去年至今的疫情影响,这个方案一直停留在案头设计上,无法到实地实现。这次利用“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这个平台,她把原有的想法又加以延伸、扩充,形成了表演装置作品《万物》。她对自己的作品有独立的解读,对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分别命名为“贪、嗔、痴”。作品造型产生于显微镜下的病毒,由微见大、与人并存。作品的材料使用充气气模,穿上表演便具有服装的属性,放掉气体便瘫软一团,形如垃圾。

有趣的是,她并没有把气模装置总是固定在一个展位上,而是把它们设计成可穿戴的形制,由模特定时把装置穿上,定时游走于“四届展”的各个展区。这种表演行为所到之处,又与不同的环境与对象发生关联,形成不重复的、不确定的、不可预知的戏剧现场。那些看似尖锐锋利的造型,其实是由空气支撑的柔软薄膜,在张扬的情绪背后,表达了作者对周边世界的深情和善意。

视频呈现

作品呈现

孙文彧简介

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本科/研究生

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博士在读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音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策划项目

独立策展艺术家曹林纸面作品展《无奇》

导演特殊场域演出《无奇》

策展《传统服装工艺在剧目创作中的创新运用》

导演作品《共生》参与乌镇戏剧节、年布拉格PQ舞美展

中国剧场剧院优质音响艺术效果高峰论坛-策划统筹

瑞士苏黎世大学联合创作沉浸式剧目《Symbiosis》

山东省福山解字崖创意衍生品开发

“演艺服饰设计展”策划统筹

开创-蓬莱八仙文化主题旅游文创产品体验中心-品牌主理人

“青岛千年古树村”品牌创建及运营/吉祥物及衍生品设计

·设计项目

中国七十年大庆西藏彩车设计/人物造型设计

国际舞台美术教育大会/第七届大师论坛/胡妙胜舞台美术理论研讨会平面设计

第七届中国先锋戏剧青年设计师提名展平面设计

北京戏曲周平面设计

电影《极净之路》平面设计

淄博五音戏《珊瑚》服装设计、舞剧《天湖·四季牧歌》服装设计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音响专业委员会logo设计

第三届隆里新媒体艺术节装置作品《嚎叫》多媒体设计

第二届隆里新媒体艺术节巨型装置《蚂蚱》模型设计

乌镇戏剧节青赛单元《维也纳·春之祭》人物造型设计

·奖项

年,中国戏曲学院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

年,设计之星大赛优秀标志

年,“小陀螺”新媒体创作奖创作者大奖

年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演艺服饰设计展“未来之星”奖

年山东省旅游文化创意优秀奖

年美国圣何塞艺术节时装设计比赛-最具创意奖

年美国圣何塞艺术节时装设计比赛优秀设计

责编:卫荣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总有一款适合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jd/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