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10/5218643.html

凌晨四点,一个人带着墨镜在旧金山圣何塞的某个酒店里走来走去。

别害怕。那个人是我。我在只睡了两个小时后醒来了却找不到眼镜,只能借助有度数的太阳镜找我的眼镜。

明天是苹果开发者大会。我又来了。我也想不起这是第几次参加苹果的Specialevent(这个英文不是我拽,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翻译,苹果每次都这么叫)。

1

Whyme

是的,我是果粉。

自从十年前去读研究生,看着当时就已60多岁的导师,熟练的使用着他的苹果电脑时,我就被吸引了。也庆幸,读研时选择了一所常常被外界冠以「有钱」的学校。

是的,这所学校有钱。有钱到十年前我们学校的机房里就是各种苹果电脑。(但别误会,学费是正常水平)

都说新闻无学,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了三年,却是我最感恩的选择。

除了在三年内快速学到并实践到对新闻或者传播的认知和坚持外,同样也学到了对新技术和新科技的捕获能力。对此甚至此前有人调侃我们的新闻学是技校。现在想来,对于现在手艺人的时代,当时选择了一所「技艺」,挺好的。

举个例子,在近年的旧金山苹果活动的现场中,也会越来越频繁看到来自各大媒体的师弟师妹的身影。这不就是因为活儿还可以。

另外,对于年轻人,追追科技产品,没啥不好。即便会多「浪费」点钱,但足以让你有动力赚更多的钱。他们有人管这叫信仰。

2

破壁,是正经事

昨天还在跟一位前辈聊天。

说现在的科技媒体以及品牌厂商越来越走进了一个怪圈。很容易误以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

其实并非如此。比如,科技媒体的影响力再深,普通大众多年都不回换一部手机。你的受众始终都是一个小众,而且他们一方面非常挑剔,一方面整体的购买力的整体体量并不大。

这是我喜欢苹果的原因,一个打破科技与艺术和生活边界的品牌。

它不张扬,不打擦片球,很少蹭热点,也不铺张浪费做一堆无味的营销。踏踏实实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改进。

做品牌如此。做明星、做科技、做内容都如此。

上周一整周都没更新。有粉丝走,有粉丝来。更多粉丝都在默默怀揣「不删之恩」,也有粉丝来问候下,「在吗?人呢?」

其实,想要走的,你怎么跪舔都不会留住。能来的,无论如何都能吸引到一起。

这些人不在乎你日日更新,但求你最好每一篇都是真情实感。我想要的是这样的一群同盟,而非他们口中的粉丝。

这不代表,好的产品和内容一定会引爆。但是引爆之前一定是有好的产品和内容。这可能也是现在焦虑的你我她,应该努力的方向和心态。

3

传统标签,撕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jd/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