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TheBoldItalic上看到一篇文章,TheThreeBayAreas,挺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给国内的朋友们看看在全世界科技中心的湾区有着哪些不同的人生。TheBoldItalic是一个旧金山的线上、新新闻主义文化杂志,TheThreeBayAreas这篇文章是它的总编KeithA.Spencer所写,虽然是虚构化的故事,但是是基于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湾区居民生活的。我并没有翻译成三种或者三类,是不想把个人给放大成群体、把他们标签化了。

这一段故事可能和大城市奋斗的中产阶级有很多共鸣,所谓的名校标签、行业标签、政治正确标签。

“你出生的地方是北加州的马林县或圣塔克拉拉县,或者是南加州的橙县,弗吉尼亚的劳登县,纽约州的威斯特彻斯特县,这些地方就像是中国一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区域。你上的是私立学校,每年花费4万美金,你可能和别人提起的时候会说“哎呀,上这个学基本上要把我爹妈弄破产了”,你爸爸是个工程师,你妈妈是个临床的心理学专家,甚至还出过两本畅销书。这样的水准在中国应该上的就是知名高中、所谓的市重点。

你去了常春藤盟校或者是斯坦福,你的专业是商科或者是计算机科学,类比一下国内就相当于是国内顶尖学子可以考上的全国前三的大学。你没有任何学生贷款,即使你有的话,也在毕业18个月后都还清了。你一毕业就拿到了8万5美金的年薪。可想想你的一个校友一从大学毕业就在谷歌工作还拿着24万的年薪,心里特不是滋味,想着老子比你们聪明多了。

你刚搬来旧金山的时候,你在一个当代风格的公寓大楼租了一间房,离加州火车Caltrain的旧金山站特别近,方便你每天通勤去硅谷,差不多路上得花个一个多小时。就跟在国内希望住在夜生活丰富的上海静安区、北京三里屯,但还是得挑个离地铁站近的地方,方便早上去浦东或者中关村。这个房间每个月要美金,已经算是很便宜的了。你还有三个室友,都有法学博士学位,每周工作90小时,只吃BlueApron(一家美国送餐服务,给客户提供每周预先制定好的膳食的菜谱及新鲜食材)做的饭

或者WholeFoods的热餐区食物(WholeFoods是一家注重无人工添加、有机的食物及各种生活用品等连锁超市,它的热餐区类似于自助餐,选择你要的食物放进纸盒中,以重量计价)。这三个室友总是把花岗岩厨房的台面弄得很脏,所以在经过一系列的卫生清洁争吵和尝试使用随叫随到女佣服务app后,你在旧金山的富人区租了一间独立的卧室,一个月美金,这时候你24岁。就在你29岁之后,你终于在PatreroHill,一个旧金山的中上阶级居民区,买了一个两居室的独立屋,花了万美金,还花了美金养了一条纯种金毛。

之后,作者详述了你的生活的一切都围绕着App,衣食住行、买药理财,甚至你还在考虑去读个医学院、法学院或者MBA。但除非你申请到了斯坦福、伯克利商学院雷斯学校,你是不会去读的。你的朋友们都是工程师、产品经理或者咨询师。你很认真地想着要创业,特别嫉妒那些已经十分成功的创业者们。你认识了新朋友,总会问他们在做什么工作。

你是希拉里的狂热分子,认为世界上的问题只要人们能够更多的倾听他人总能解决,你从理论上支持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是一个黑人生命平权运动),但你不喜欢他们运动的策略。你很确信自己不是种族歧视者,即使你的朋友圈里绝多数都是白人、亚洲人或者混血。

虽然你住在旧金山五年了,但你从没乘过Muni(旧金山公交系统),你都打Uber或者Lyft,因为uber的性别歧视问题,你尝试用Lyft。在Tahoe(离湾区最近的滑雪场)过冬天、在Carmel(海边小镇)过夏天。你从16岁开始就又健身房的会员资格。你订阅着Kinfolk(一本提倡慢生活的杂志),却没有真正读过。过去十年,你的生活就如同杂志中的人们一样。

这一段故事或许是那些从事普通服务行业、普通公职的人们,但美国的情况还些许不同,他们必须出来独立,不和父母一起居住,所以总在尝试要换一个安全、符合自己身份的社区租房,但他们却在湾区的高租金中挣扎。

“你上了一所并非加州州立的州立学校,或者是二流的文理学院,当你和别人说起你的母校时,人们往往会疑惑地问:“再说一遍是哪儿?”它的知名校友包括最前沿的性理论学家,《吸血鬼杀手》的编剧,以及在公共厕所手柄上发明绿色抗菌涂层的怪癖的生物学家。

你有5万8美金的学生贷款,你还款还了8年了,但本金还是一样,你觉得学生贷款就是一种金融流氓,希望有人可以黑客进SallieMae(一家给学生放贷的公司),把每个人的贷款债务都清零。

以前你想着总有一天会住在旧金山这个城市,但你对从年轻开始就发生的改变感到恐惧,你认为在旧金山住着的都是富有的科技人才。你住在北伯克利的合租房,付着每月的房租,你在打折超市买东西。当你的房东,那个55岁的IT从业者失业了,必须搬进来和你一起住,你感到很震惊,再也不能半裸着在屋子内游荡了。房子里的租户们都是25岁到34岁的怪人或素食者,他们都投票给了伯尼·桑德斯(民主党派,在初选败给了希拉里)。你决定是时候搬家了。

作者描述了一系列辛苦、复杂的搬家过程,最后在西奥克兰(与旧金山隔着一座海湾大桥)

找到一个合租的房子,每月美金,你打败了其他27名申请者才得到这个房间,你的新室友有瑜伽老师、社会学博士生、堕胎咨询师和自由的体力工作者。但你不确定到底是什么体力工作,但你假装你知道。当你知道你租到了这个房间的时候,你欣喜若狂。你怀疑是因为和他们坦诚得深入讨论了生态学家德里克·詹森的转发型恐惧症和第三次面试带给他们的无面筋胡萝卜蛋糕,才赢得了室友。

你自认为是一个高档人士,住在西奥克兰区你觉得不舒服,但这个地方就是你能负担得起的。两周过去了,你的车窗被砸了,但没有东西被偷,你在东奥克兰花了美金修好了,虽然有点贵但还不到离谱的地步。

你的朋友们都是老师,社会工作者或者是非盈利机构的雇员。你也有熟人在IT领域工作,但你见不到他们,也和他们的生活没多大关系。你不在工会,但你对于这个组织有很积极正面的感觉。你认识的很多人都是某种艺术家。当你认识一个新朋友,你会问他们的第一件事情,是他们理想状态下最喜欢做什么。

你没有订阅任何杂质,你会读Jezebel(女性杂志,关于名人、时尚、性等话题)等杂志,你会用你父母的账号看NetFlix,HBO,纽约时报等。

你有储蓄账户,但搬家耗尽了几乎所有的存款,你想着万一有紧急情况,你还可以买了你的年的本田思域。尽管时刻担心着钱不够,但幸好还没破产,你知道如果实在不行,你还可以靠一下你的父母。

你的父母是中等收入,一个是公务员,另一个是哺乳顾问,在你三岁的时候他们从逝世的亲人那儿继承了2万美金的遗产,让他们可以在萨克拉门托(加州首府,离旧金山大概3小时车程)买个房子,你就是在那儿长大的。你的父母特意选了这个社区,因为较好的公立学校,他们还特别喜欢这个社区自由鸣叫的野鸡。

你会和你们的室友们一起居住直到37岁,然后你会和你的另一半还有你在救援机构领养的那只斗牛梗,搬去西雅图、波特兰或者是匹兹堡。

当你听到gentrification(地区贵族化,旧区改造,指破败地区因为有富人迁来居住而发生变化)这个单词,你一下子会感到内疚和愤怒。

这种生活方式和国内共鸣不大,他还存在着一个美国的墨西哥移民问题,但在从事体力劳动方面是和国内城市里的餐饮服务、建筑行业等里的底层打工者有些许相似。

“你在奥克兰、康科德、东圣何塞等地方长大,你说两种语言,你妈妈移民到这儿,但尽管这样,她兄弟还是投给了特朗普。你家里的所有人都是社会主义者。你上了社区大学,你必须时不时休学工作,还得照顾你的祖母。你的姐姐17岁怀孕了,所以你时不时还得帮助她照顾孩子。

你不喜欢扔东西,你很擅长修理东西,打破汽车灯罩是不会吓到你的,你认为付钱叫人换机油的人是愚蠢的。

当你看见文章说是圣何塞最好吃的越南粉或旧金山最好的墨西哥卷。你感到难以置信的愤怒。你想,墨西哥卷和越南粉不是白人移植来的一些恋物癖的物品。此外,你和你的朋友知道关于墨西哥卷的一切,你们知道最好吃的墨西哥卷是怎么回事儿。

住房权利对你而言很重要。你的三个姨妈在过去10年内都被从湾区的房子内驱逐过。你很确定其中至少有一个驱赶者是违法的,但你没法说服你的姨妈去反击,她似乎屈从于她的命运。

有时候,你对湾区的改变感到糟糕,但你还是因为现实中还有很多原始的黑帮成员在移民当中而感到放心。作为第四代湾区居民总是意味着什么。

当你去上学,你需要照顾你的奶奶,并且同时做着服务生,你的信用卡有美金的账单没还。几个月的催款信后,好不容易和你商量把你的欠款变成了美金,你选择分期付款。债务并不会让你烦恼,每个人都有,除此之外,这无论如何只是编造出来的胡说八道。

你靠着定期支付的薪水过活,有梦想着搬去萨克拉门托,这还算能负担得起,你已经有很多朋友搬去哪儿了。

你的多数高中朋友不是在做服务岗位,要么是政府工作,要么在军队里。你的老一些的朋友们是护士、教师或者手艺人。你年轻的朋友们是柜员,销售员或者警校学员。当你认识个新朋友,你不会问他们在哪儿工作,因为这不重要,也不能定义一个人。工作只是让你生存。

你的大多数家人和朋友在工会里。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父亲是个销售员,当你22岁的时候,他通过了美国邮政局USPS的考试。他很激动,他从Payday贷款商店里给你买了任天堂的Wii(任天堂公司的家用游戏)。你批评他用了Payday贷款,你认为他们是一群极度掠夺者,但你超爱Wii,所以你也不会怎么说你爸了。

特朗普吓到了你和你家里的每一个人(除了你妈妈的兄弟)。当你听到gentrification这个词的时候,你感觉你被猛推了一下。

以上,是这篇文章的粗略翻译,还有翻译不到位的地方,小伙伴们想看原文的,请直接copy这个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jd/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