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http://www.xftobacco.com/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年上升至第11名。

  从年的第14名,到年的第12名,再到年的第11名,近年来持续稳步提升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彰显了中国的创新实力、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

  中国全球创新排名稳步提升,秘诀何在?

  细分指标多项领先

  《报告》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设置了政策环境、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7个大类81项细分指标,对全球个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排名。

  根据年全球创新指数,瑞士、美国、瑞典、英国和荷兰位列前五,中国离前十仅一步之遥,其他新兴经济体保持强劲势头,印度和土耳其首次进入前40名。

  《报告》指出,中国创新投入转化为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产出。

  创新投入方面,我国国内市场规模,提供正规培训的公司占比,阅读、数学和科学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量表等3个细分指标排名第一;国内产业多元化、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等2个细分指标排名第二;全球研发公司前三位平均支出、高校排名前三位平均分、资本形成总额GDP占比、企业供资GERD(研发支出总额)占比等4个细分指标排名第三。

  创新产出方面,本国人专利申请量、本国人实用新型申请量、本国人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本国人商标申请量、劳动力产值增长、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6个细分指标排名第一。

  《报告》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推动全球创新活动的研发和其他投资继续蓬勃发展。年,全球风险投资交易激增46%,与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繁荣时期水平不相上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非洲地区的风险投资增长强劲。

  年,全球顶级企业的研发支出增加近10%,达多亿美元,高于疫情发生前的年。

  “中国所取得的成绩,是国家将创新作为增长引擎、给予大量   “根据这份报告,在制度、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研发、市场成熟度等7个评价维度中,中国在知识和技术产出方面表现最好,居世界第6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旭介绍,中国创新产出多项指标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5大科技集群中国独占两席

  《报告》还显示,5大科技集群中,中国独占两席。东京—横滨地区依然是全球最大科技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北京、首尔、圣何塞—旧金山地区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此外,在个经济体中,中国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达21个,比年增加14个,数量首次与美国持平,居全球首位。

  “21个科技集群进入全球百强,说明我国区域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张旭说,我国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成渝、武汉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建设,全国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创新格局。

  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突出,科技实力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全球百大科技集群榜单中,深圳—香港—广州排名第2位,北京居第3位,上海—苏州排名第6位。上述地区PCT专利申请量占世界份额达到13%,科学论文产出占世界份额达到7.7%。

  长三角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持续加强。南京、杭州、合肥分别排名第13位、第14位、第55位。成渝和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推进。武汉、成都、重庆分别排名第16位、第29位、第49位。黄河流域主要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西安、济南分别排在第22位和第61位。

  值得   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指标表现良好

  根据《报告》,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指标表现良好。年,中国品牌总价值达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全球排名第18。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在全球银行业排名第一,华为在全球科技行业排名第二;风险投资规模达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全球排名第16。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亿美元,同比增长6%,全球排名第四;高科技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48.1%,较年增长1个百分点,全球排名第14;知识产权收入达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评价结果,反映出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提升的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基础研究,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副司长邢怀滨说。

  10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了“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暨国家知识产权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在会上介绍,截至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万件。

  十年来,我国创新指数排名由年的第34位上升到年的第11位,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创造更加有力。

  十年来,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年至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万件,年均增长25.5%。截至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4万件,有效商标注册.3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5.9万件。

  十年来,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年至年,累计评出中国专利金奖项,获奖项目新增销售额超过2.5万亿元。年BrandFinance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强中,中国占84个,比年增加52个,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截至年9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达2万家,地理标志产品年直接产值超7千亿元。年至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累计2.19万亿元,年均增长13.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31.2%,超过进口增速近20个百分点。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累计达1.3万亿元,年均增长27.2%。知识产权有力支撑了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十年来,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持续深化。我们成功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近距离为中国用户提供国际体系相关服务。推动第一个在中国签署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正式生效,加入了《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和《马拉喀什条约》,成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坚定维护者、重要参与者和积极建设者。成功签署《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推动实现中欧之间个地理标志产品的互认互保。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和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深度参与中美欧日韩五局合作,不断强化与东盟、非洲和拉美地区知识产权交流,稳步拓展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将知识产权助力脱贫攻坚与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结合,支持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朋友圈”不断壮大。

  创新与发展呈现良好的正向关系

  从整体看,中国排名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从分项指标看,中国在国内市场规模、本国人专利申请量、劳动力产值增长等9项指标上排名全球第一;在国内产业多元化、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等指标上名列前茅。这意味着,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呈现良好的正向关系,创新加快成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创新是长远发展的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进步,必将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并通过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领域和空间的不断拓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我国科技事业进行了全局性、长远性战略谋划。数据彰显说服力:十年来,全社会研发投入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由年的42.6人年预计提高到75.3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3.2件提升至年的19.1件……经过各界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实践表明,我国开启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大国。

  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创造更多竞争优势。惟有最大限度发挥各方面优势,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合力,才能谱写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篇,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   编辑:袁凯

  校对:白静

  审核:龚紫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dt/1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