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阿富汗。一个深陷战争漩涡的国家,一个被反复争夺和统治的国家。作为我们的邻国,我们似乎对他既熟悉,又陌生。

8月15日,一个震惊世界消息从阿富汗传来,塔利班宣布夺取政权。几十年的内部争斗,就这样在世人错愕的目光中快速落幕。为什么阿富汗这片贫瘠的土地会一次次吸引帝国来此冒险,又一次次让外来势力悻悻而归?阿富汗究竟何去何从?

今天,我们整理了这份书单,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背后的故事。

在爱和战争交织中,什么才是活着和使命?

“干旱、贫瘠的土地,培育出阿富汗人独特的群体意识;永无休止的争夺、频繁的政权更迭,造就了阿富汗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它提醒每一个潜在的入侵者:你们能留下的只有坟墓,而且什么也带不走。”

提到阿富汗文学,我们其实是陌生的。

阿富汗,亚欧大陆的中心。这里曾是诗的家乡,是文字的王国,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却不盛产文学。因为血与火的战争在这里从未消停,历史上经久不衰的是马嘶笳鸣,是百里连片的军帐,是AK47清脆或沙哑的上膛声,是亚洲命运是十字转门,唯独与文学无关。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文学的异数,也是这个国家献给世界文学版图的宝石。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是美籍阿富汗人,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

《追风筝的人》是他小说三部曲中最著名的一部。“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作品时间跨度很大,以一个人的灵魂成长史映射出一个国家的命运史。探讨了关于人性的本质和救赎的永恒主题。

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和自己的小说:“我不是阿富汗代言人,我也不是阿富汗问题专家,我更不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或人类学家。作为一个小说家,我的使命就是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写故事,写真诚的可信赖的故事,以正义和负责任的原则负责任地描写阿富汗。”

胡赛尼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和千千万万阿富汗人的命运。他更希望自己能写出那些隐蔽的不受欢迎的事实:让那片土地上深重的苦难,爱与希望重见天日。

“为你,千千万万遍”!除了我们熟知的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还有哪些书可以带我们读懂阿富汗,一起来看看。

《追风筝的人》

“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一部关于爱和背叛,愧疚和救赎的小说。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小说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灿烂千阳》

阿富汗女性的动人故事。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

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制度于新时代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嘎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

十八年后,少女莱拉的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在战乱中失踪,举目无亲的莱拉别无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

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

《群山回唱》

一个家庭几代人,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他们如何去爱,如何被伤害,如何相互背叛与彼此牺牲。

年,阿富汗,贫穷的村庄沙德巴格。10岁的男孩阿卜杜拉和3岁的妹妹帕丽经历了一场可能永生难以挽回的骨肉分离。他们的妈妈在生帕丽的时候死于大出血,父亲萨布尔是个卖苦力的老实人,勉强支撑着艰难度日。他无力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又给孩子们娶了个继母帕尔瓦娜。帕尔瓦娜的哥哥纳比在喀布尔一户富裕人家里做厨子兼司机,女主人妮拉一直无法生育。纳比舅舅居间牵线,帕丽被卖给了妮拉,开始了新生活。

一连串的变故之后,便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苏联人来了,战争爆发了;苏联人走了,军阀们来了;军阀们走了,塔利班来了;塔利班走了,美国人来了。国破家亡,故事的主人公被迫流散,此后的故事将续写于喀布尔、加利福尼亚的圣何塞和法国的巴黎。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一部与命运抗争的小说经典!阿富汗首位女性国会议员写给孩子的信仰之书!读完从头哭到尾。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长,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

她有一个“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丈夫和一段凄美至极的爱情。她代表阿富汗最贫穷地区的利益,代表正义的力量,她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留下一封信:如果她不在了,女儿们要怎样面对生活。请不要悲伤,你们要从中汲取,犹存的力量。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悲痛的情节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寻找更明亮的天空》

12岁阿富汗少年穿越半个世界的逃亡之旅,%根据真实事件记录。

“我的童年就是一场残酷的生存游戏。”12岁、2次入狱、艰苦跋涉1年、行程超过公里、穿越亚欧大陆9个国家、从阿富汗难民少年到英国优秀大学生。12岁的古尔瓦力生活在阿富汗东部的楠格哈尔省,父亲和爷爷相继在冲突中遇害。为了远离战争和苦难,妈妈将他送出祖国,他开始了九死一生的逃亡之旅。

他用双脚行走,在马背上颠簸,跳下飞驰的列车,冒死穿越边境,逃离蛇头的魔爪,跨过高山、大河、湖泊、海洋,一心想抵达能让他生存的地方。

历时1年,两度入狱,穿越亚欧大陆9个国家,行程超过公里,古尔瓦力终于来到英国,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寻路阿富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年,27岁的罗瑞·斯图尔特开始他徒步穿越亚洲的计划,在伊朗、尼泊尔、印度和阿富汗几个国家内分阶段各自走了一部分,全程合计近万公里。《寻路阿富汗》记录的是他年初穿越阿富汗中央山地的经历。

“9·11”之后,随着美军侵入阿富汗以及塔利班政府的垮台,使得与世界隔绝长达24年的阿富汗向西方世界开放了。在阿富汗还未陷入又一段军阀林立的混乱之前,罗瑞·斯图尔特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历史窗口,开始他长达36天、从赫拉特径直向东前往喀布尔的徒步旅行。

在穿行途中,斯图尔特不仅要面对山地与暴风雪等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遭受营养不良与肠胃感染等病痛折磨,还有可能面临被部落民射杀、被狼群分食的危险。即便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斯图尔特依然坚持徒步行走,记录下这一在地缘与文明的夹缝中挣扎的国家及其人民的生存状态。

《寂静的烽塔:一个阿富汗家族的战火流离》

这是一本由阿富汗人写就的极为珍贵的回忆录,阿富汗历史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本书展示了这个国度里生活的富足与苦难。对于年轻的卡伊斯·阿克巴尔·奥马尔而言,喀布尔是一个花园遍布的城市,在这里,他与表弟瓦基勒一起,在祖父的屋顶上放风筝,而他的父母、叔叔和阿姨则围坐在草坪上喝茶。期间,他们讲讲故事,诵读诗歌,卖卖地毯,撮合婚事。

然而,内战爆发。他们所在的街区变成了冲突的前线,残酷的气息日益蔓延。深陷于火箭弹倾泻而下的恶劣环境,奥马尔的家人将拥有的一切都抛诸身后,选择了逃离,暂避在几公里外的一个旧堡里,这里暂时幸免于狂轰乱炸。但随着暴力不断升级,奥马尔的父亲决定把孩子们送出国境,远离危险。这是一段险象环生的旅程,他们扎营在巴米扬的洞穴里,与巨大的佛像为伴;他们在游牧兄弟那里寻求庇护,为兄弟俩牧羊赶骆驼。他的父亲竭力找到走私者,拜托他们将一家人送出国境,奥马尔在这段旅程中成长起来。

在这本历经沉淀的回忆录里,奥马尔回忆了摄人心魄的死里逃生以及极具荒诞色彩的冒险历程,还有那些狂喜与美丽的时刻。如传说般曲折,如诗歌般优美,《寂静的烽塔:一个阿富汗家族的战火流离》是顽强生命力的胜利。

《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现代阿富汗的历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荒唐、惊悚和悲伤。两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每隔40年,就会有一个大国强行阻断阿富汗的发展,破坏其取得的进步。待强权退出,阿富汗历史才能重新开始。

这是一个被自己的恶魔破坏的国家,这是一个被反复争夺和统治的国家。塔米姆·安萨利通过阿富汗人的视角来解读祖国的历史,他驳斥了“帝国坟场”的论断,讲述了长期以来外部世界从未完全了解的阿富汗内部斗争,剖析了现代入侵者屡战屡败的致命原因。

在这里,外国的干涉和入侵不是主旋律,它们只是扰乱了阿富汗的发展,阿富汗人有自己的故事,这是与所有入侵完全不同的:高高在上的私权力、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走火入魔的极端思想、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塔米姆·安萨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阿富汗”。本书叙事流畅,为我们了解阿富汗这个长期处于国际话语权之外的国家提供了启示性的见解。

《阿富汗访古行记》

阿富汗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汇聚之地。此书记录了作者于年和年两次独自踏寻阿富汗诸多古代遗存的故事。阿富汗局势复杂,访古行旅充满冒险和艰辛,而普遍的贫穷和宗教的保守,也让这里有着独一无二的风土民情。除了悉心介绍阿富汗古代遗存的历史、分布和现状,作者也详细地描绘了此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日常,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穿插其中,希望尽可能不带偏见地展示一个真实的阿富汗。

作者在历史、考古领域扎实的知识背景增添了此书的知识性,文笔朴实而充满温度,饱含对过往和现实的人文思考。

《帝国的坟场:阿富汗战争全史》

阿富汗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汇处,属于世界上贫穷、落后的国家,在历史上数次成为大国的征讨目标和角逐场所,然而它却一直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绰号—“帝国的坟场”。近代以来,英国、苏联、美国先后对阿富汗动武,但很难征服阿富汗。

本书梳理了发生在阿富汗土地上的战争,讲述了这些战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前因后果,重点讲述了-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与年至今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文笔生动,资料翔实,既把握宏观讲述又兼顾微观描写。

《离开喀布尔的日子》

威尔斯具有四分之一的中东血统。一个偶然的机会,威尔斯被中情局选中,潜入阿富汗基地组织训练营。他曾经传回重要信息,使美国一个驻外使馆免遭袭击。

“九一一”前后,他却没有传回任何信息,从此被中情局视为废棋。厄运从此降临,他随基地组织离开了喀布尔,转入巴基斯坦山区,又是十年潜伏,他已经成为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信徒。机会终于来了,基地组织交给他一个新的任务,威尔斯回到美国,展开了行动,美国中情局也慢慢收网……

作者通过写作想努力给予我们一种启迪:一个隔绝的时代如何影响威尔斯如此之深,以至他疏离了自己的家人和未来,在一场难以取胜的战争中他或许是个伟大的英雄——而战争却是一场个人的灾难。

《跑步在最绝望的城市:从喀布尔到巴格达的战地报道》

美国最重要的战地记者、普利策得主代表作《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年度好书美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最直接、残酷的战争场面,最动人、温情的感人细节。即使在最绝望的城市,我们也要跑步呼吸,生活,积极乐观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

《喀布尔书商》

苏尔坦是喀布尔的一个书商,30多年来,他为自己的同胞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可是命运却总是与他作对,先是苏联的支持者焚烧了他的书籍,接着,圣战者组织又肆无忌惮地掠夺和抢劫,最后,塔利班将他所有的一切付之一炬……一个又一个的独裁者无所顾忌摧毁他珍爱的文化和艺术,而苏尔坦却如履薄冰地守护着一切,在绝望里,在悲伤里。

作品真实、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布卡里蒸腾的汗味、油烟味、尘土味,读者的思绪被带到了那个笼罩面纱后面的神秘国度。在作者细密均匀文笔的描摹下,苏尔坦一家的喜怒哀乐、悲难离合如在眼前,并从中折射出阿富汗近几十年来社会生活的变迁。读者在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动的同时,也能从弥漫于全书的迷惘与无助里参破人性的斑斓,感受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生命温度。

还有哪些有关阿富汗的好书?你读过哪些?你最想读哪一本?欢迎文末留言和我们分享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hesaia.com/shsdt/11317.html